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一步步踏上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台阶,仿佛踏入了那段与我们隔空相望却血脉相连的烽火岁月。站在纪念馆门前,阳光穿过苍劲榕树的枝叶,斑驳地洒在墙面上,耳畔仿佛回荡起八十多年前响彻东江两岸的冲锋号角,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瞻仰历史,更是我们这一代寻找精神坐标的起点。
步入馆内,最初看到导览板标注的“十个部分”,心中不免疑惑:不过十处展区,岂非片刻就能看完?然而,当我真正走进展厅,深深了解每一个展区的历史,那一刻我才恍然:东江纵队的光辉历史,从来就不是一本单薄的书卷!它承载的厚重,正是需要我们青少年用心去丈量、用情去传承的宝贵财富。
我沉默地看着,飘远地想着。展柜中陈列的,是战士们生前最珍视的物件:那斑驳的徽章、磨砺的弹药、泛黄的合影……尤其当我看到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甚至更年轻的战士照片时,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这些承载着生命温度与战斗意志的遗物,如今静静地安放在纪念馆里,无声诉说着往昔的不屈与峥嵘。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像跨越时空的嘱托,叩问着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走出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东莞今日的繁华盛景。馆内与馆外,历史与现实,并非割裂的两个时空,而是一条由先辈用热血铺就、由我们接续奋斗的壮丽长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牺牲,就没有现在的幸福与安宁;没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淡泊名利的大爱,就不能铸成今天中国的“硬气”;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现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与和谐!活在华夏,我们除了深深的感激与幸福,更升腾起一股澎湃的使命感。
铭记历史,从来不是沉重的负担。它正是为了让年轻一代深刻理解,我们的国家曾因落后而饱受欺凌,因爱国而奋起抗争,因责任而前仆后继!唯有铭记,我们才能真切懂得今日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唯有传承,才能继续守护这片生我育我的红色土地!
作者: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小学四年级4班刘思睿;指导老师:黄伟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