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抗日的先锋。”敢为人先,不屈不挠,重走东纵,回首往昔,从八十年前东莞坑洼湿滑的泥泞山路,到流光溢彩的柏油大道,东纵路已不是从前的那番模样,然而东纵战士们的奋战背影却历历在目,热血沸腾的精神仍萦绕不散。
雨后的百花洞村,荔枝林青翠欲滴。纪念馆里,一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静躺:刀柄缠布褪色,刀刃残缺。当年日军偷袭根据地时,战士们利用地形包围敌人,村民们举起锄头助战。目光与刀尖相碰,恍惚看见——硝烟弥漫的荔枝林中,他紧握这把指挥刀,双眼通红地嘶吼着冲向敌群,背后是乡亲们保家卫国的呐喊……冰凉的展柜玻璃让我思绪重回。窗外,天光澄澈。安宁得让我想哭。
不远处的老虎山雄峙静穆,将晨光勾勒,那是“黄友班”扛枪守山的地方。当年弹尽粮绝时,这群仅十六岁的少年用稚嫩的血肉之躯铸成钢铁长城。面对枪林弹雨,屹立不倒仍如青松。山风拂过,我恍惚听见:“拼了!为了家乡的炊烟,为了中国的明天!”
横列的老照片上,小伙子们晒得黝黑,笑容却和我一样青涩。指尖轻抚相纸,眼眶红热。他们只是同我一样的少年啊!真不怕死在战场上?心底有个声音炸开“怕!但更怕国家亡了!”
现如今,东纵路焕然一新。当年战士背着印刷机爬行的陡坡,已是车来车往的大道;漏雨的茅草屋旁,高楼林立而起。我们放下枪炮,背起书包。教室里琅琅的书声,是和平最好的证明。华灯初上时,东莞街道变成光的河流。老人牵狗散步,孩子追逐笑闹,——这平凡的日常,铺在曾经染血的土地上。
战火已远,但东纵的魂永在。这安宁的岁月,更应以笔为枪,勤学砺能,携壮志护国:奋斗,是为了让家乡更好,让东莞更好!
东纵英烈们,请放心。我们会让您未尽的梦想在青春里继续发光。我们这群少年,定会让这片土地,我们共同的“家”——在东纵路上,永远灯火通明!
我还想告诉您:你们守护的东莞,现在很强大。
作者: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初三9班吴昊轩;指导老师:杨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