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消防“智变”:基层治理“一网统管”织密安全网
东莞+ 2025-08-19 11:42:47

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消防安全作为城市平稳运行的“生命线”,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东莞,这座充满活力的制造业名城,正以创新之姿,在基层消防安全治理领域掀起一场“智慧革命”。通过构建“一网统管”长效机制,为基层提供隐患辅助识别、安全提前预警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助推消防安全治理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型,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应急指挥精准化、单位管理精细化、基层工作便捷化”的良好效果,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为城市消防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

曾几何时,消防安全治理缺乏协作、各自为政,各部门职责划分模糊不清,又缺乏信息化系统支撑,全靠人工台账手动记录,导致隐患排查不彻底、整改落实不闭环等问题频发。面对这一困境,东莞没有选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之策,而是以立足长远的战略眼光,从顶层设计入手,吹响了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改革的号角。

市消安委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精心制定了《关于建立完善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一网统管”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工作意见》《工作导则》和联合43个部门逐一印发了《职责清单》)。这套治理体系,如同一张精密的“作战蓝图”,为全市消防安全治理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各部门职责,打破了信息孤岛和部门“壁垒”,筑牢消防治理坚实的基层网络,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华丽转身。

“以前,消防安全治理各部门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现在,有了这份‘作战蓝图’,我们心里有了底,工作也有了方向。”一位参与机制制定的专家感慨地说。

“协同共治”怎么治?基层干部怎么学?东莞消防多重发力,在《工作导则》逐个部门详尽列明消防安全检查事项、自查标准的基础上,东莞针对市级45个行业部门(系统)逐个集中开展消防安全业务培训,对部门、基层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手把手实操;开展网格员培训、部门基层执法人员实操实训,“专家下基层,帮扶促平安”,填补基层业务和技术能力。

“一个码”通行:消防安全“身份证”

如今在东莞,经过几轮实地核查和数据治理,全市近170多万主体几乎都已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消防物事码”。这个小小的二维码,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融合了公安“二标四实”、智网和市场监管的信息,扫码即可查看建筑主体的全要素信息,包括门牌地址、责任人、生产经营范围、巡查情况和整改记录等。

虎门镇卫健部门的巡查员小张,按照巡查计划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对卫健场所进行卫生健康及消防安全巡查。每到一处,他都会按照系统派发的工单按图索骥,对着建筑上的“消防物事码”轻轻一扫。

“扫完码,这个场所的消防安全情况就一目了然了。”小张笑着说,“系统可以自动整合各部门的巡查要求,结合双随机检查一并开展消防巡查,我也可以看到它上次巡查的时间、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这样,我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避免重复劳动和遗漏。”

融合了43个部门的基层人员后,所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入企皆可扫码,平台内嵌《标准化管理工作导则》,扫码即可参照检查,将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落到实地。

“一平台”统筹:消防安全“全域统管”

在“消防物事码”的基础上,市消安委进一步构建了“消防安全全域统管平台”。该平台依托正在逐渐覆盖全市的消防物事码,实现了对全市消防安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监控,确保每个环节无缝对接。

平台不仅是一个整合数据的工具,更是一个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宝库。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平台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为消防安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我们可以结合每日火灾统计和防火巡查统计,通过平台分析出哪些区域、哪些行业的火灾隐患较多,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巡查和监管。”市消安委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方式,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治理效果。”

目前,全市累计入库场所主体144.50万家,总入库率为65.6%,每类场所的巡查要点、细则、方式,都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平台接入应急5.1万条隐患事件数据,智网326.7万条消防相关的网格事件数据、132万条网格主体信息数据,信息全面才能构筑消防共治“一盘棋”,并延伸探索开展依托消防系统至其他业务领域“大安全”综合管理。

“一图”作战:精准防控“指挥棒”

在“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东莞还构建了“一张图”作战体系。这张图将每个码对应的建筑落到实处,形成了一幅全市消防安全的“全景图”。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指挥中心可以第一时间定位场所,并了解场所的使用功能、责任人、火灾负荷、巡查时确定的火灾风险等级以及周围水源等信息。

在一次灾情中,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东莞市一工厂发生火灾。支队指挥员迅速打开“一张图”,定位起火点,并调派最近的消防站前往处置。同时,根据图中显示的水源信息,消防车迅速找到了最近的消防栓,为灭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张图就像是我们的‘作战指挥棒’。”指挥员感慨地说,“有了它,我们可以更加迅速、准确地调配救援力量,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除了应对火灾事故外,“一张图”还具有风险预警功能。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预测出哪些区域、哪些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火灾的风险较高,从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比如,如果系统预测出某个工业园区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发生火灾的风险较高,我们就可以提前加强巡查和监管,督促企业做好防火措施。”市消防救援支队该系统的负责人介绍说,“这种‘未雨绸缪’的风险预警方式,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消防安全治理水平。”

“一网统管”平台还正与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共同探索开发,部署应用基于DeepSeek的火灾风险评估、预测预警、隐患识别等智能模型。东莞利用科技赋能,推动“智慧应急”和基层治理、应急指挥有机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为基层提供隐患辅助识别、安全提前预警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

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遍地开花”

为了确保“一网统管”长效机制的有效实施,东莞早在2024年6月,就已按照经济体量、火灾基数和产业特点选取了8个镇街(园区)作为试点,分别实行不同的治理模式,确保新的机制、系统能够兼容不同火灾基数和治理基础的镇街(园区)消防治理工作。

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东莞消防“一网统管”长效机制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匿名问卷调查显示,97.71%的受访单位认为该平台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基层消防安全情况,减轻了企业因消防检查所增负担,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洪梅某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经常要接受各种消防安全检查,有时甚至一天要接待好几拨检查人员。这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产秩序,也增加了我们的运营成本。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自查自纠来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政府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远程监管和指导。这种‘不见面’‘零干扰’的监管模式让我们感到非常贴心和省心。”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东莞消防“一网统管”长效机制的实施,让他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现在,我们走在街上,看到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消防设施完好无损,心里就感到非常踏实。”市民杨先生感慨地说,“感谢政府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让我们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太平生活。”

文字:尹金钟 图片:莞消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