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钟意欣《抗日碑亭中的革命故事》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19 09:58:47
翠柏葱葱,英烈永存!爸爸妈妈们经常带我们来玩的东莞人民公园里,散布着多处红色革命遗址。
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几处遗址依然向世人们讲述着东莞人民英勇抗战,创造的光荣历史。
这座亭子叫“抗日亭”。抗日亭不仅为我们遮风挡雨,亭中的抗日亭碑更是记录着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榴花、峡口、西湖、京山等地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
通过碑文我了解到了这段珍贵的历史——1939年1月,坚持东宝敌后斗争的各支抗日武装合编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另外还有七十多人开赴惠阳参加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此后,两部会合,在抗日斗争中发展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为华南抗战的一面光辉旗帜。
1938年10月19日,石龙陷落,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开赴到峡口一带,扼守东江河南岸。为了摸清敌情,队伍分乘两条大船过河,掩蔽在刘屋村的竹林里。上午9时,30多名日本骑兵由潢涌向刘屋村背后的河堤上奔来。战士们立即向来敌人开火。日军遇袭匆忙还击。在这场战斗中,抗日战士们表现十分英勇。但由于缺乏作战经验,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牺牲了11人。
1938年10月20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把这11名烈士的遗体运回了莞城。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发动群众在这里召开了由数千人参加的追悼会。这就是著名的榴花阻击战。
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向英雄敬个礼!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作者: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六年级 8班 钟意欣;指导老师:陈淑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