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创新机制破壁垒,促东莞海上运输“加速跑”
东莞+ 2025-08-18 13:55:19

今年5月,在东莞海事部门的全程保障下,载有52组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信鹤EARNEST CRANE”轮从东莞港启航驶往柬埔寨。这批货值1.87亿元的“超级充电宝”,单组容量达行业领先水平,将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能源建设。

这是沙田镇和东莞海事部门创新“红色引领・蓝色服务”机制,通过打破运输工具、平台、方式等壁垒,以党建赋能临港经济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

从“卡脖子”到“创标准”

储能柜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系统的重要组网设备,单个储能柜一天能储存5500度电,能满足五百多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所以被叫作“超级充电宝”。

此前,利用集装箱班轮运输大型储能柜面临船期紧张、运费高、航线少等诸多难题,很难满足港航企业灵活出口的需求。针对这一困境,东莞海事局联合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了党员课题组,专门研究用杂货船运输大型储能柜的可行方案。

课题组深入港航企业了解实际需求,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深入评估用杂货船运输大型储能柜在技术上是否可行以及存在的风险点。在指导企业做好装卸、运输、应急等环节安全措施的前提下,东莞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用杂货船运输大型储能柜,相关经验并被纳入了交通运输部的《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行业标准。

从“舍近求远”到“家门口出海”

新能源汽车配备的电池大多是锂离子电池,属于9类危险货物。过去,由于东莞港不具备危险货物经营资质,当地企业出口这类货物只能舍近求远,选择其他港口,陷入“家门口有港却出不了货”的困境。

“企业的痛点,就是党建联建的发力点。”东莞海事局党委与沙田镇党委精准发力,联合印发《“红色引领•蓝色服务”赋能湾区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纲领》,将助力东莞港取得危险货物作业资质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指导码头完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东莞港成功取得作业资质。

如今,新能源大巴无需再绕道其他港口,从东莞港就能直接启航,运往全球各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当地新能源大巴出口量达94辆,同比增长13%,这一成果正是党建赋能临港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

从“二次安检”到“一次放行”

在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海空联运的货物在装船前需要先完成航空安检,这种“二次安检”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制约了海空联运模式优势的发挥。

东莞海事局坚持“立服务于监管之先”的理念,在沙田镇的支持保障下,充分发挥口岸单位召集人的作用,协调海关、边检等口岸单位,在综合保税区提前对“新三样”船舶进行一体化查验,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大缩短了货物在口岸的滞留时间,有力保障“新三样”货物通过空港中心快速进出,并为企业节省40%的运费,降低30%的综合成本,还提升20%的时效。

文字:雷元全 图片:沙田融媒供图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