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双碳”课开讲!手把手教企业跨过“碳门槛”
东莞+ 2025-08-15 17:04:27

东莞企业注意啦!想保住海外订单,这个新知识要学起来。8月14日,2025年东莞市生态文明大讲堂开讲,300多位企业代表一起学习如何应对越来越严的“碳门槛”。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副主任杨抒应邀授课。她以“双碳背景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为题,为东莞企业解读碳足迹管理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助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从2026年起,欧盟要对进口的铝、水泥、钢铁、电力等行业产品收“碳税”了。如果企业说不清产品碳排放量,就要按最差档次交钱,可能让成本增加10%-20%。更扎心的是,电池出口要贴上“碳排放身份证”,不达标的不能出口。

面对国际新形势,我国正系统性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国家层面,在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要求建立重点行业碳足迹标准、碳标识认证制度,推动碳足迹信息披露与国际互认。

广东在碳足迹管理领域走在前列。早在2019年,广东便发布首个省级碳标签,截至2024年已完成首批广东与香港碳标签互认,美的、格力、TCL、海天等知名企业先后获证。完成1项地方标准《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制订发布轮胎、石化化工、造纸和纸制品、家用电冰箱等23类产品的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并在珠海、佛山、江门等地开展企业核算示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碳足迹服务。

作为外贸大户,东莞2024年进出口额高达1.39万亿元,电子电器、家具、纺织、塑料等为主要出口品类。随着欧美国家对产品碳足迹管控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电子、家具等主力出口产品正面临“碳考验”。

针对企业痛点,杨抒提出政企协同破局建议:政府层面,开展重点行业调研,摸清企业需求,选择出口规模大、需求迫切的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试点,可以构建“碳账本”数据库;企业层面,尽快算清自家产品的“碳足迹”、定好减排“时间表”、用数字技术管好能源消耗,提升能源和碳排放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办好东莞市生态文明大讲堂,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邀请行业专家到东莞授课,帮助更多企业应对国际规则,进一步促进企业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