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东莞厚街的青石板路上,我和爸爸妈妈的身影,朝着鳌台书院的方向缓缓前行。作为热爱历史课外书的女生,我早已对这所明清古书院满怀期待,今日初访,终得偿所愿。
踏入书院,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砖墙、雕花梁,岁月在建筑上刻下的斑驳痕迹,像极了历史书中那些被时光摩挲的书页。“鳌台书院” 四个鎏金大字高悬门楣,两侧楹联 “藜海澄波看锦鳞而跃浪,鳌峰撑翠兆文笔之生花”,让我瞬间联想到书中描绘的古代书院盛景,仿佛能看见昔日学子在此诵读经典的模样。
跟着指引,我们来到书院简介碑前。原来,鳌台书院始建于明成化十二年,由王恪创办,是东莞最早的乡立书院之一。几百年来,它历经重建、变迁,却始终坚守着育人使命,走出过进士、举人,也为现代社会培育无数人才。看着简介上的文字,我不禁对古人办学的执着心生敬意,这方小小的书院,竟是如此厚重的文化传承载体。
踱步至王恪、王缜雕像前,我驻足凝视。石像肃穆,底座上的生平介绍,让历史书中模糊的 “古代官员” 形象变得清晰。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为书院奔走、为文化传承尽力,仿佛跨越时空,与我这个小书迷对话,诉说着对知识的尊崇。
书院内的荣誉墙,满是金灿灿的牌匾,“中国楹联文化之乡”“广东书法之乡” 等称号,见证着它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活力。最让我心动的,是那面许愿墙。红彤彤的木架上,挂满写着心愿的签牌。我也认真写下对学业、对传承文化的期许,轻轻挂上。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对文化延续的美好憧憬 —— 愿自己能像书院里的先贤、如今的文化守护者一样,成为知识与历史的传递者。
这次参观,让我从书本里的 “历史概念”,触摸到真实的文化脉络。它不仅是东莞文化的符号,更是无数人守护、传承文明的见证。我愿把这份触动藏在心底,往后也以点滴行动,让历史文化的光芒,继续照亮更多人的路。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初一1班 温棋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