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鼎湖区凤凰镇凤梨种植基地,
伴随着旋翼的嗡鸣,
无人机在操作员的精准操控下腾空而起,
轻盈的机身灵巧穿梭,
均匀的雾滴精准喷洒,
短短十分钟便完成片区作物的喷淋作业,
整个作业过程智能又高效。
这,便是农业植保无人机飞行演示的
精彩现场!
近年来,
肇庆市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农业”,
构建现代农业新范式。
从果园到稻田,再到农业运输,
低空经济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正为这片土地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今天,一起来探究一下!

赋能农业降本增效

连日来,
高要区南岸街道马安社区新江二村
一派忙碌的夏种景象。
彭志深将调配好的水剂倒进无人机,
随着指尖轻点,无人机沿着设定航线,
精准将其施放田间,
为水稻生产注入科技动能。



△肇庆市新一心农业公司飞手操作无人机在田间播撒水剂。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摄
不到3小时,
李永洪的150余亩水田就完成了播撒工作。
这正是低空经济,
赋能肇庆农业的生动场景之一。


△农用无人机载重能力强,除了可以植保喷淋外,还可以用于吊装运输,直接化身“空中搬运工”。图源 鼎湖发布
农业领域使用无人机,
其优势在于降本增效。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在农作物种植领域,
无人机作业防治效果,
比传统施药机械提高15%至30%。
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
一天可达500亩,
配合移动电源,
开展植保作业范围在200至300公里。


借助无人机植保,
成本较人工大幅下降。
作为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的企业,
新一心公司拥有农业无人机十余台,
每年作业面积5万至6万亩。
公司负责人陈志楷算了一笔账:
无人机植保每亩价格在8至18元,
同样面积请工人的成本起码要100元以上。
相较传统农业,
无人机植保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

△农用无人机能应用于多种农事场景。图源 鼎湖发布

保障行业有序发展

在肇庆,
“低空经济+农林植保”的应用已然成熟。
目前,
肇庆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77.66万亩,
共有农牧渔企业1800多家、
农民合作社3600多家、家庭农场9900多家,
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约64万亩,
预计实施“低空经济+农业”作业面积376万亩、
巡田约77.19万次。
这些成果得益于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推动
“低空经济+农业”模式。


△农用无人机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图源 鼎湖发布
近年来,
我市大力建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
整合农机合作社、
金融服务、农资、农技服务资源,
以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为抓手,
覆盖“耕、种、管、收”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如今,
全市建有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2家,
其中省级4家、市级1家、县级7家。

△植保无人飞机。陈彦成 摄

日前,由高要区主导起草的《植保无人飞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获批立项,成为全市首个聚焦“低空经济+智慧农业”的技术标准。

该技术规程,
能更好地指导专业化服务组织,
推广应用先进、高效、低毒防控技术,
不断扩大统防统治的覆盖面。



△农户使用无人机进行航喷。陈彦成 摄

绘就农业新未来

尽管技术进步显著,
低空经济在农业应用中仍面临挑战,
例如土地的碎片化难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田地上的电线杆和网线,
阻碍无人机作业等。

陈志楷坦言,如今低空经济发展迅猛,一方面涌现大量从事无人机植保公司,价格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机型更新迭代快,收入难以支撑购买机器成本。另外,无人机农业植保一年集中在几个月,平时这些飞手普遍从事挖掘机手等工作。工作强度大,难以长时间留住飞手。“我们期待相关规范出台后,飞手的培养更规范,同时推动本地农田集约化,有助于低空经济发展。”

△青年飞手使用无人机进行农业作业。李叶子 摄
当前,我市正积极推进无人机
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
在农业监管方面,加大渔业水域巡视、
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方面,
开展渔业养殖投喂、散养畜禽防疫示范、
山地果蔬运输服务。
同时,依托市供销社植保无人机新型服务团队、新一心公司等农服主体,培育高素质飞手开展飞防作业,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提供标准化服务,并利用我市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瞄准华农大变量施肥无人机和点射式有序播种无人机,推动节约环保农用无人机在我市的示范应用。


低空技术,
让农产品从深山“直飞”市场。
越来越多的政策利好,
也将进一步赋予肇庆无人机行业从业者,
对于未来发展的新期待!
来 源:肇庆发布综合自肇庆农业农村、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鼎湖发布、高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