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剪师傅手真巧,剪完头发整个人都清爽了!”秋日午后,寮步镇牙香街的老榕树下,78岁的陈婆婆对着镜子里利落的发型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寮步慈善基金会组织的爱心义剪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带着工具走街串巷,把贴心服务送到孤寡老人、高龄长者“家门口”。这样的温暖场景,如今在寮步镇的社区街巷愈发常见——从公益集市的欢声笑语到慈善驿站的及时帮扶,寮步慈善正以“接地气、暖人心”的“破圈”实践,让爱心真正走进群众心坎。
从“被动宣教”到“主动参与”:
慈善宣传玩出新花样
“原来捐本书、剪次头发都是做慈善!”西溪古村公益慈善荟活动上,带孩子体验的市民李女士恍然大悟。热闹的集市里,“点亮微心愿计划”展区中,孩子们“想要一套绘本”“希望有个新书包”的卡片被一一认领;政策宣传区志愿者用方言讲解低保申请流程;便民服务区里,免费体检、家电维修摊位前排起长队……36家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带来的“慈善新玩法”,让上千名市民沉浸式感受公益魅力。
这是寮步慈善基金会“破圈”宣传的缩影。“过去贴海报、发传单,群众看完就忘;现在搞互动、做体验,大家主动凑上来问。”基金会负责人说。抓住中华慈善日、“6・30”乡村振兴等关键节点,基金会每年策划数十场社区公益集市、惠民政策进社区等活动,用“摊位宣传+游戏互动+趣味问答”的组合拳,把慈善法规、惠民政策变成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
去年公益慈善荟上,“慈善拼图”游戏成爆款:市民每完成一块拼图,就解锁一个本地慈善项目故事——“老友记叹早茶”如何陪独居老人唠嗑,“一米阳光”怎样帮残障人士圆就业梦。游戏结束后,不少人当场扫码捐赠,“原来我们镇的慈善项目做得这么实,必须支持!”
据统计,仅这场活动就链接资源约8万元,接收捐赠款物16.24万元,服务群众超千人次。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寮步慈善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公益在身边”的理念融入日常。
从“单点救助”到“多元协同”:
织密民生暖心网
“本想试试看,没想到真能帮上忙!”说起莞爱慈善驿站的经历,市民王先生至今感激。今年初,他因突发疾病丢了工作,家里断了收入来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驿站。工作人员一边递上热饭菜,一边详细记录情况,当天就帮他对接临时救助政策,一周后又联系到社区公益岗位。“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帮我找到了出路,心里踏实多了。”
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在寮步3个莞爱慈善驿站上演。基金会在驿站基础上建立的“临时救助+资源链接+服务转介”机制,像一张灵敏的“民生感知网”:通过常态化双百“家访日”,社工每月入户走访困难家庭,提前发现潜在需求;“莞爱扫街日”里,志愿者沿街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送水送药,收集急难诉求。去年以来,已通过这套机制救助困难群众115人次,3场“莞爱・公益日”活动为800余名户外劳动者送去清凉与关怀。
针对群众“小急难”,基金会打造“民生微心愿”全链条帮扶机制。横坑社区独居老人张爷爷想要“一台收音机解闷”,社区社工登记后,基金会当天通过“莞家直达”平台匹配到爱心商户捐赠的收音机;良平社区脑瘫患儿小宇的妈妈希望“有台学步车”,不到3天,爱心人士就送来了适配设备……
“从征集到解决,全程不超过7天。”负责人介绍,基金会联动村(社区)、双百社工等基层力量,把诉求征集渠道延伸到小区楼栋、田间地头;针对临时救助、医疗、教育等不同需求,设计多元帮扶方案;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集中开展“心愿速递”活动。2024年,共办理微心愿2156个,投入帮扶资金145.61万元;通过“莞家直达”平台链接社会爱心资源办理心愿218个,折资11.05万元,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无缝衔接”。
从“等着求助”到“主动发现”,从“单一给钱”到“精准帮扶”,寮步慈善正以多元协同的智慧,让每一份需求都被及时看见、妥善回应。
从“短期项目”到“长效品牌”:
激活慈善可持续力
“每周三的早茶会,是我最盼的事!”82岁的刘婆婆是“老友记叹早茶”项目的常客。寮步镇社区服务中心里,十几位独居老人围坐一桌,喝茶聊天,社工还穿插健康知识问答、老歌接龙等小游戏。这个由基金会通过“益善寮城”慈善创投培育的项目,已陪伴全镇200多位老人3年,累计开展活动120余场。
“慈善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要培育能扎根社区的长效项目。”基金会负责人说。连续多年打造的“益善寮城”慈善创投品牌,像一个“公益孵化器”:通过资金支持、专业培训、资源对接,培育出一批在地化、特色化公益项目。除“老友记叹早茶”,还有关注困境儿童的“童年无忧”计划——为留守儿童开设课后辅导、心理疏导课程;助力残障人士的“一米阳光”项目——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对接服务……
这些项目立足村(社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2024年,12个创投项目共开展活动284场次,服务逾11890人次。“不是我们想做什么,而是群众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童年无忧”项目负责人说,走访中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陪伴变得内向,便设计“周末亲子营”,邀请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一起做手工、逛公园,不少孩子慢慢开朗起来。
为让爱心“细水长流”,基金会创新建立“爱心资源库”长效平台。通过企业走访、商户联动等方式,目前已有83家爱心企业、15家爱心组织、6位爱心个人加盟。爱心餐馆定期为驿站提供免费餐食,文具店常年捐赠学习用品,律师事务所每月到社区开展公益法律咨询……从“一次性捐赠”到“可持续参与”,资源库像“爱心调度中心”,让需求与资源精准匹配。
“去年有个社区想搞儿童安全课,我们当天就从资源库联系到公益机构,一周后课程就开起来了。”负责人说,这个平台不仅让爱心资源“活”起来,更让慈善从“少数人做”变成“多数人参与”,为寮步公益慈善事业注入持久动力。
从“高大上概念”到“接地气实践”:
人人慈善触手可及
从牙香街的义剪摊位到西溪古村的公益集市,从莞爱驿站的热乎饭菜到“微心愿”里的小小满足,寮步慈善的“破圈”实践,本质是一场“贴近群众”的变革:让慈善从“高大上”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从“少数人的奉献”变成“多数人的参与”。
随着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寮步慈善基金会正以资源整合为纽带、以品牌项目为支撑、以群众参与为动力,构建“人人慈善、高效慈善、暖心慈善”新格局。在这里,每一次义剪、每一份捐赠、每一个心愿的实现,都在诉说:慈善不必惊天动地,却能在细微处温暖人心。这份温暖,正在寮步的大街小巷汇成照亮民生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