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举办2025年东莞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为“美丽东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全市生态环境宣教工作者、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代表及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等参加培训,聚焦“美丽中国,志愿有我”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本次培训涵盖政策解读、体系构建、品牌打造及创新实践,邀请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社会工作部的专家现场授课。
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教育培训部副主任王波详细解读《“美丽广东,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炼了“部门联动、省市联动,工作量化、经费保障,有序推动、滚动实施”三大特色亮点,并系统梳理2025年十大重点任务清单,为东莞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提供指引。
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丁文卿围绕“动员、供给、队伍、阵地、文化、保障”六大体系,探讨如何通过“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培育、专业化提升”推动志愿服务发展,促进环保与公共治理、技术创新深度融合。
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冯家宝介绍了《“绿法同行”东莞市环保普法宣传志愿服务行动方案》,强调通过志愿服务推动环保普法,实现“严格执法+自觉守法+宣传普法”的良性循环,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环保志愿品牌。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万江分局陈肖芳还分享了联动谷涌厨余处理示范中心开展志愿服务的案例,展示如何利用环保教育基地设计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志愿活动,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培训结束后,东莞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盟代表召开座谈会,各团队负责人就志愿服务中的难点、资源整合、品牌建设等展开讨论,共同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实用、指导性强,未来将结合所学知识,加强与环保教育基地的合作,策划更多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志愿活动,为东莞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为东莞探索“政府+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未来,东莞将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让“志愿绿”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