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患者高烧40.9℃!厚街医院多学科团队化险为夷​
东莞+ 2025-08-13 19:17:34

近日,东莞市厚街医院的医护团队成功挽救了一名因高温中暑(热射病)而陷入危急状态的49岁男子胡先生。当生命悬于一线时,厚街医院多学科团队(涵盖急诊、ICU、检验、影像、药学等)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最终成功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

一个酷热的傍晚,胡先生被路人发现俯卧路边已无意识、肢体抽搐且呕出咖啡色物质。路人见状立即拨打120,随后胡先生被紧急送至厚街医院急诊科。

抵达医院后,胡先生核心体温高达40.9℃,全身滚烫;陷入深度昏迷,对外界刺激几乎毫无反应;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不稳、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肺部听诊发现啰音,血气分析显示存在严重的碱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急诊医生迅速判断为极其凶险的热射病,并伴有吸入性肺炎和电解质紊乱。热射病进展迅猛,死亡率极高,抢救刻不容缓。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主任谢伟山带领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争分夺秒,目标是在“黄金半小时”内将体温降至安全范围内。

首先通过系列物理降温法,如用冰毯全身包裹、静脉快速输注冰盐水……多种物理降温手段联合发力;鉴于患者深度昏迷及呕吐史,团队立即施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确保氧气供给,严防窒息与呼吸衰竭。同时,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如补充钾、钠)和酸碱失衡,并通过快速补液稳定循环,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经过急诊科紧张有序的抢救,胡先生的核心体温开始稳步下降,生命体征初步趋于稳定。然而,热射病对全身多器官系统的巨大打击不容忽视,后续仍面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

胡先生随即被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更高级别的生命支持和密切监测。在至关重要的ICU守护期,医疗团队持续提供高级生命支持,精细管理呼吸机,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精准调控液体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同时,密切监测肝、肾、心、凝血等功能指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令人欣慰的是,在急诊科与ICU团队的接力救治和精心护理下,胡先生的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神志逐渐转清,成功脱离呼吸机;尿量恢复正常,肾功能等受损指标逐步降至正常范围;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也得到有效恢复,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脱离危险期后,胡先生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并于近日顺利康复出院。

相关链接

1、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危险的重度中暑类型。它不仅仅是“热晕了”,而是因为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或剧烈运动,导致身体核心温度急速飙升(通常超过40℃),同时出现皮肤滚烫、神志不清(如说胡话、抽搐、昏迷)以及多个器官损伤的严重疾病。它的本质是身体调节温度的功能崩溃,产生的热量远大于散发的热量,体内积聚了致命的高温。

2、热射病为何极其危险?

热射病死亡率非常高(20%-70%),拖延治疗更危险。高温会直接损伤全身器官:大脑(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永久损伤)、心脏(引起心肌损伤、休克)、血液(导致凝血功能崩溃,引发出血或血栓)、肾脏(常因肌肉细胞破坏引发肾衰竭)、肝脏、肌肉和胃肠道等。

3、热射病核心表现及关键识别点

①超高体温:核心体温>40℃(肛温最准)。

②意识障碍:这是区别于普通中暑的关键!表现为神志不清、说胡话、嗜睡、抽搐或昏迷。

③其他症状:皮肤发烫(可能干燥也可能出汗后潮湿)、头痛、恶心呕吐(可能吐咖啡色物)、呼吸急促、心跳飞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4、如何预防热射病?

①避开高温:高温时段(尤其10点-16点)尽量减少外出和剧烈活动。

②做好防护:外出戴遮阳帽、太阳镜,穿宽松透气浅色衣服,带防暑用品(小风扇、清凉油)。

③科学补水:定时喝水,少量多次。出汗多可喝含电解质的饮料或淡盐水。避免酒精、咖啡和过甜饮料。

④环境降温:室内保持通风,善用空调风扇。不要把人或宠物单独留在密闭车内。

⑤关注高危人群: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尤其心脑血管病)、户外工作者(建筑、环卫、快递等)、运动员等需要特别关注,提供避暑条件,督促补水休息。

⑥保证休息营养:充足睡眠,饮食清淡,多吃蔬果。

文字:记者 赵浛锐 图片:厚街医院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