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息,笔尖苏醒”东莞植物园自然观察笔记比赛作品征集已启动。本次比赛设置了丰厚奖品和证书,优秀作品还能获得东莞自然嘉年华专属展区展出机会。
自然观察笔记相关内容
定义:用绘画、文字、照片等形式,记录大自然中有趣和美丽的事物,并留下感悟,不仅是眼前景象的记录,更是对大自然的思考。例如蚂蚁搬家的行军路线及它们如何交流合作,蜘蛛织网过程及织网频率,植物种子发芽生长过程及先长根还是先长叶等,一片特殊形状的树叶、一根漂亮的羽毛、一个完整的蝉蜕等都能成为笔记主角。
创作要点:不一定需要特别高超的手绘、写作、摄影等技巧,关键是有热爱自然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自然笔记而言,画面和文字的精美程度并非最重要,重要的是记录者在与大自然对话中增进对其的了解。
观察地点:天上的飞鸟、林间的昆虫、路边的花草树木、夜空中的繁星、山路上的青苔等有关大自然的一切都可成为记录对象。城市里的植物园、公园、街边绿地、小区池塘,甚至家里阳台的花盆都是完美观察地点,因为自然就在身边。
所需工具及记录要素
工具:放大镜(观察细节)、尺子(测量尺寸)、计时器、相机/手机(记录变化)、铅笔、橡皮、颜料、标本收集袋(收集盒)。
记录要素:时间(可以是日期或某个时段,如2025年7月2日)、地点(具体环境描述,如自家阳台东南角花盆)、天气(温湿度/光照/风速,如晴,28℃)、记录人(观察者姓名,如李明)、主题(明确观察目标,如绿豆芽根系发育)。
赛程安排
2025年8月12日—9月21日:作品征集
2025年9月22日—10月15日:作品评选
2025年10月下旬:获奖公布及颁奖仪式
奖项设置
一等奖(5名):辉柏嘉水溶性彩铅48色礼盒+东莞植物园周边文创全套+自然观察书籍+获奖证书
二等奖(10名):东莞植物园周边文创全套+自然观察书籍+获奖证书
三等奖(20名):文创帆布包+自然观察书籍+获奖证书
比赛细则
原创性要求:参赛作品须为作者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截稿时间:2025年9月21日23:00
收集方式:采用问卷二维码线上收集模式。参赛者需将作品清晰拍照(建议高清模式,确保无反光、无模糊)或扫描为电子版,在报名表对应栏目上传提交,同时准确填写作者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作品名称及简述等信息。若扫描二维码无法正常报名提交,可在公众号后台私信报名提交。
提交规范:作品篇幅不做硬性限制,可根据自然观察内容灵活呈现,支持单篇作品独立提交,也允许系列作品分篇上传(系列作品需标注序号及总篇数)。
主题范围:围绕“自然笔记”展开,内容可涵盖植物观察、动物习性记录、自然现象描述、生态环境感悟等与自然相关的观察与思考,题材风格不限。
奖励机制说明:获奖作品将获得荣誉证书及对应等级奖品,颁奖仪式将在“东莞第六届自然嘉年华”活动期间举办,与嘉年华活动日程同步。获奖作者将受邀出席,现场领取证书及奖品,获奖作品将在嘉年华专属展区同步展出。主办单位将提前通过预留联系方式通知相关事宜。
作品使用授权:参赛作者提交作品即视为同意主办单位(东莞植物园)拥有作品的非商业性使用权,包括用于科普教育活动宣传、展览展示(含线上线下)、编印科普读物、公益宣传推广等,使用过程中保留作者署名权。
评分细则:采用百分制,素材真实科学(20分,要求观察对象、科学知识表述准确无误)、观察细致文字描述详细(10分,需体现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捕捉,文字表述清晰完整)、有独特内心感悟(30分,突出个人对自然的思考、情感联结与认知升华)、有趣的发现(20分,鼓励记录新奇的自然现象、独特的观察视角)、图画优美设计合理(20分,考量画面表现力、排版布局及图文搭配协调性)。由专业评委团依据上述标准匿名打分,按得分高低确定获奖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