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漫步东莞街头,只见道路整洁宽阔,撑开了城市发展的布局;高楼鳞次栉比,充实着城市生活的根基;城市绿化连线成片,如绿带般串联起城市品质的内涵,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城市清晰可见的变化,折射出东莞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精于品质,终于为民。城市清晰可见的变化,折射出东莞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上迈出的坚实步伐。回首刚刚过去的2025年上半年,东莞把城市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狠抓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建管、智慧化管理等工作,不仅实现了城市“颜值”“气质”双提升,更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东莞市智慧城管项目荣获2025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一等奖”。
深耕细作
擦亮城市“面子”与“里子”
在松山湖,环卫工具箱和多功能清洁腰包正在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体验。以前要来回跑着拿工具,如今,扫把、簸箕等环卫作业工具可以放进工具箱里,铲子、抹布、喷壶等小工具可以放进腰包里,随手就能拿出来使用。“我们平时除了清扫道路,还要随时清理公交站牌、垃圾桶上的脏东西,有了这些工具,可方便太多了!”谈起变革,负责兴园路段保洁工作的陈满珍深有体会地说道。
▲环卫工具箱
“环卫革命”背后,是东莞用“绣花功夫”把每一件小事当作城市大事来办。2025年以来,紧紧围绕“扫干净、摆整齐、全市域、全天候”目标,东莞始终坚守环卫保洁这一主责主业阵地,通过精细化规范行业作业标准,创新构建巡查曝光机制与信用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生活垃圾高效收运体系等,持续优化市容环境秩序,深度打造“干净有序之城”。
▲公厕管理
将环卫保洁规范化管理作为打造“干净有序之城”的重要抓手,东莞持续推进“规范化十条”落地落实,全市完成7.79万处不规范垃圾桶(箱)及收集点撤并工作,6466辆环卫车实现“标准、标识、编码、保险、管理平台、人员装备”六统一。与此同时,在环卫项目跟踪预警机制、“问题通报—跟进核查—约谈—处罚—问责—信用管理”闭环管理体系、美丽东莞建设城市环境督查暗访问题整改等机制的助力下,一批环卫项目得以顺利平稳交接,一批市容环境类问题全部得到及时整改。
▲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如果说环卫保洁是前端清理收集,垃圾分类就是后端投放处置。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守护着城市的整洁与秩序。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东莞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力开展厨余垃圾收运处专项整治行动、广泛组织宣传引导等,推动松山湖、滨海湾、4个街道以及全市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位列超特大城市第一档。
提升的不仅是城乡环境,还有边角地。今年以来,东莞还有序推进临深临穗临惠综合环境提升工作,城管部门深入摸排13个镇38条跨市道路的环卫、市容、市政状况,制定专项方案,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让城市边界地带同样整洁有序。
精雕细琢
方寸之间构筑“大幸福”
“加油,跑快点!”“球在右边,快接!”今年以来,位于莞太路与白马中心路交会处的凯旋公园成为周边居民的热门打卡地。这里集童趣、舒适、自然于一体,设置了儿童游玩、健身运动、生态休闲等配套设施,成为了孩子们课后的游乐园、家长们放心的等候区。“这里就在我家楼下,放学后,我都喜欢带孩子来这玩一会再回家。”家住德天凯旋府的谢先生表示。
▲凯旋公园
和谢先生有一样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2025年以来,聚焦打造“绿屏环绕、绿核引领、绿廊支撑、绿点出彩”的高水平城乡一体湾区绿心,东莞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深入实施科学绿化行动,在增加森林植被的同时,持续提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绿化美化品质,打造碧道、步道、口袋公园等,进一步擦亮绿美东莞底色。
绿地是增加城市绿化的手段,也是心灵的栖息地。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对城市绿地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望,东莞持续建绿扩绿,其中,城管系统上半年共种植树木3.7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04.81公顷,不仅超额完成了省住建厅下达的新增树木5000株、新增绿化面积102.5公顷的年度目标,更让城市“绿脉”不断延伸。
▲东莞中心公园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是市民的普遍愿景。2025年,东莞以市民需求为中心,持续加快推动口袋公园建设,并深化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各镇街(园区)充分发掘现有空闲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的特点和本土特色,打造出了特点鲜明、精彩纷呈的公共绿色空间。今年以来已建成口袋公园133个,让边角地的“小公园”真正串起群众的“大幸福”。
▲东莞植物园
通过实施一系列品质提升工程,人们欣喜地看到:以绿色为基调、以彩色为特色的绿化景观装点着城市街头;松湖烟雨、龙湾湿地、香遇走廊等精心镌刻着东莞符号的城市公园,让游园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柔美窗口,推动“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蝶变,“千园共享”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精管善治
数智赋能城市治理跃升
宜居之城,必然是安全、智慧、能应对挑战的韧性之城。在聚焦民生关切优环境的同时,东莞也在不断筑牢城市安全运行的根基,通过前期科学规划、中期系统推进、后期精细治理,环环相扣、有机衔接,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稳步迈进。
▲常态化巡查
制度堤坝夯实“精治”根基。2025年上半年,东莞制定印发了《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高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建立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同时,深化巡检、曝光、跟进、处置、服务、推广城市精细化管理“六步工作法”,建立“贴码激活-设置任务-常态巡查”闭环机制,实现精细化长效管理。
▲东莞城市服务码
智慧系统激发管理动能。2025年,东莞系统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处置转向主动治理、智慧治理。如今,全市39888个城市部件通过赋码管理拥有了“数字身份证”,6959台城管作业车辆动态尽在掌握,41394个物联感知设备、3777路重点场所视频监控、476台通讯设备织就了一张高效运行的“城市天网”。依托智慧城管平台,“百千万·全莞拍”活动吸引1.5万余人次参与、上报案件25万宗,畅通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助力答好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建设的答卷。
建筑垃圾曾是东莞城市治理的一大痛点。今年以来,东莞按照“以打开路、建管并举”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建筑垃圾全链条综合治理工作,基本实现了建筑垃圾产生源头、运输监管、处置消纳等环节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四轮“清源”联合执法行动雷霆出击,已查处非法场所13个,查扣车辆174辆,形成强大震慑。
▲建筑垃圾“清源”整治行动
从“垃圾桶革命”到“千园共享”,从智慧赋能的“城市天网”到攻坚克难的建筑垃圾治理,2025年上半年,东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每一步,都在为“干净有序之城”“千园共享之城”“宜居韧性之城”的蓝图增添生动注脚。下来,东莞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让城市画卷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