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东莞各镇街持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各镇街聚焦农田、公园、社区等关键场所和区域精准发力,清理整治蚊虫孳生地。通过在下水管道口安装“防蚊闸”等举措,从细微处着手,筑牢虫媒传播“防护墙”。创新宣传方式,以流动宣传等手段,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合力构筑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东坑:在关键区域发力“驱蚊”
连日来,东坑镇聚焦农田、花木场、公园等关键场所,分片开展精细化防控工作,在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同时加强宣传引导,为群众健康撑起“防护伞”。
农田菜地及周边工具房是蚊虫青睐的“栖息之所”——散落的废弃容器、灌溉后未排净的积水、随意堆放的农资杂物,都可能成为蚊子产卵繁殖的温床。农户在田间劳作时,裸露皮肤易被蚊虫叮咬,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松懈。行动中,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这些易被忽视的角落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积水,立即动手清理排干;遇到乱堆的垃圾杂物,当场协助归置清运;对难以即时处理的隐患,详细记录并建立台账,协调力量跟进整改,确保不留死角。
花木场的花盆托盘、鱼塘岸边的落叶杂草、荒地中的废旧容器,这些潮湿且易积水的地方,往往是蚊虫大量繁殖的“重灾区”。针对这些特点,工作人员沿着塘边、场边逐一排查,细致指导经营者开展整治:提醒花木场及时倾倒花盆托盘内的积水,必要时在托盘上钻孔便于排水;督促鱼塘承包户定期清理岸边杂草和落叶,避免堵塞形成积水;对荒地上的废弃瓶罐、破盆等,集中收集并统一清运。
荔枝公园及周边植被茂密,人员来往频繁,石槽、树洞、废弃瓶罐等隐藏的积水点,极易成为蚊虫聚集繁殖的“据点”。尤其是老人、小孩等群体在园内散步玩耍时,被蚊虫叮咬的风险相对较高,防控工作需兼顾环境整治与人群防护。工作人员每日围绕公园及周边区域开展巡查,对树下小水洼、石缝积水等细微之处绝不放过,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及时清扫落叶堆,避免腐烂堆积形成积水;顺手收走散落在角落的破损容器,消除潜在隐患。
长安:“叮咚!灭蚊流动号”开动
自8月10日长安镇“叮咚!灭蚊流动号”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三辆装饰一新的“防蚊灭蚊”主题宣传巴士化身流动宣传阵地,深入人流密集区域,将灭蚊知识主动送到群众身边。8月11日,“叮咚!灭蚊流动号”首场活动送进涌头社区,为居民带去一堂沉浸式、体验式的移动宣传课。
8月11日下午,三辆“叮咚!灭蚊流动号”宣传巴士从长安镇图书馆驶出,清新惹眼的蓝绿配色,清晰明了的普通话、粤语“双语”广播,醒目的防蚊、灭蚊宣传标语,“三胞胎”列队行驶在街头,瞬间成为整条街“最靓的显眼包”。
“长安镇灭蚊流动号提醒您:点蚊香,挂蚊帐,装纱窗……”“灭蚊无旁观者,你我皆是防线。”广播加标语的流动宣传组合拳让路人印象深刻。“这些宣传巴士很抢眼,我们一眼就看到了防蚊的宣传标语,广播音也很到位,普通话和粤语都很清晰,声音也好听,我一下就记住了‘清积水、防叮咬’,回去我就行动起来。”市民刘女士说。市民张先生也表示,通过巴士进行流动宣传这种形式很好,“这个宣传车哪里都能去,又有语音广播和宣传标语,老人、小孩都能听懂,这样大家才会一起行动,一起防蚊灭蚊”。
随后,“叮咚!灭蚊流动号”开进涌头社区文天祥广场。作为本次文明实践的首场活动,党员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团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五方联动,分组分片开展工作。“我上车体验了一下,学到了很多防蚊灭蚊的知识,还参与了防蚊知识有奖问答,获得了一份防蚊暖心包。”市民李阿姨说。市民杨女士也表示,这样的宣传方式很新颖,效果也很好,“志愿者也跟我讲了在家里要怎么做,出门要怎么做,很详细、实用。”杨女士还说,她与家人在家一般也会点蚊香、挂蚊帐,家里的花盆等也都会定期清理积水,并感觉近段时间蚊子少了很多。
针对当前防控形势,长安镇创新推出“叮咚!灭蚊流动号”文明实践活动,从8月10日开始,每天安排3辆“叮咚!灭蚊流动号”主题宣传巴士,以流动宣传和定点文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分片区深入全镇各商业区、厂区、小区、出租屋等人流密集区域,综合运用广播、视频、互动等多种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流动宣传阵地,疏通防控宣传“最后一米”,将灭蚊知识主动送到群众身边,推动形成全域全民积极参与防控工作的浓厚氛围。
大朗: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防控
连日来,大朗镇各村(社区)防蚊灭蚊专项行动持续升温,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清理垃圾、倒清积水、广泛宣传,构筑全覆盖、多层次防蚊灭蚊网络,共同营造整洁卫生的城市环境。
在新马莲村看到,大朗驻点团队和该村的党员干部、志愿者清理垃圾,冲洗街道,并深入工厂企业、居民楼房重点对闲置花盆、塑料桶等易积水容器,及时清理积水。同时,还来到易滋生虫媒的荔枝林清扫落叶、清理垃圾和积水,定期喷洒药物消杀灭蚊虫。时值暑假,该镇的中小学、幼儿园常态化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落实检查课室、绿化带、宿舍、教师办公室等场所和坚持每天一次消杀工作,杜绝蚊虫孳生地产生。
全方位、多层次的防蚊灭蚊宣传氛围也已然形成。记者在高英村看到,随处可见防蚊灭蚊宣传横幅,“清积水、灭蚊虫、防疾病”“全民齐动手蚊虫无处藏”等标语简洁有力,在车流与人流中格外显眼,时刻提醒着过往市民关注蚊虫防控的重要性。工作人员还通过向居民、商户发放防蚊灭蚊宣传单,对绿化带、下水道口、垃圾桶等蚊虫孳生地进行重点消杀,构建“宣传+消杀”双重防线。
社会力量也全面动起来,以各种方式加入防蚊灭蚊的行动。比如,在周末期间,大朗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村(社区)工作人员顶着烈日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为切实筑牢防蚊灭蚊的严密防线而付出努力。大朗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相关人员带着100箱饮品来到杨涌村,慰问奋战在防蚊灭蚊一线的工作人员。大朗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相关人员把一瓶瓶冰镇饮品送到工作人员手上中,叮嘱要注意防暑降温,感谢大家为家园整洁干净和防蚊灭蚊所作出的努力。
中堂:在细微处用心筑牢防线
连日来,中堂各界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除了“清积水、灭蚊虫”等规定动作之外,中堂的一些物业小区、学校等也频出“妙招”,在细微处用心,发力筑牢虫媒防控防线。
连日来,中堂的物业小区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其中一些小区的创新举措让防蚊灭蚊更有成效。在东港城,物业工作人员在下水管道口安装“防蚊闸”。这种“防蚊闸”的形状类似漏斗,四周密封,底部有一个下水口,下水口配备重力挡板。正常情况下,挡板处于关闭状态,既能防止外面的蚊子飞到下水道产卵,又能防止成蚊从下水道飞出来。而在下雨的时候,该装置也可让雨水顺利流入下水道。防蚊闸成本低,耐用性强,进一步筑牢虫媒传播“防护墙”。
在中堂的各大校园里,上演了一场场暖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志愿服务活动。该镇老师和热心家长、学生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小手拉大手”,集中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翻盆倒灌清积水、全面消杀等举措,有效消除蚊虫孳生环境。有些学校和幼儿园十分细致,在清理完下水道周边后,在井盖口加装防蚊纱网,并规范使用药剂,让室内外活动环境更加卫生,进一步筑牢虫媒防控防线。
“阿婆你看,这些积水不及时清理的话,蚊子就容易找上门。”中堂“双百”社工深入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家里,为他们打扫卫生,清理杂物,翻盆倒灌清积水,清除蚊虫孳生环境。打扫完成之后,社工还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普及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防控知识。“基孔肯雅热会发烧、出皮疹,关节疼,预防它最重要的就是不让蚊子叮。”遇到视力不好的老人家,社工就逐字逐句念预防知识:“出门要穿长袖,家里装纱窗,晚上睡觉用蚊帐……”在社工们的普及下,原本对防蚊不太在意的居民也动了起来,主动和社工一起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清理花盆底部的托盘等。
凤岗:防蚊到位奖励米和油
连日来,凤岗镇竹尾田村积极鼓励村民签署参与虫媒防控工作承诺书,通过“签署承诺书领大米、整改验收合格奖励食用油”的创新激励方式,推动形成“人人参与、户户行动”的群防群控格局。
8月12日,记者在竹尾田村党群服务中心看到,陆续有村民前来签订承诺书,工作人员耐心地为村民讲解防控要点。
完成签约后,村民不仅能领取大米,还可获赠包含驱蚊液、灭蚊片的“健康礼包”。
记者了解到,自8月11日竹尾田村推出创新激励方式以来,已有200余户家庭参与签约,签约率达到67%。更可喜的是,陆续有村民完成环境整改并通过验收,领取到了食用油奖励。
接下来,竹尾田村还将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签约、现场指导等暖心服务,让环境卫生整治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石碣:“人机联动”让800余处卫生死角焕新颜
连日来,石碣镇15个村(社区)掀起“犄角旮旯大起底”专项行动。驻村团队、工作人员、志愿者与村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创新采用“人巡+机巡”联合模式,对辖区内最顽固的卫生死角发起“地毯式”清剿,彻底铲除蚊虫孳生“温床”。仅8月10日至11日两天,全镇就清理卫生死角800多处,昔日“脏乱差”的角落重焕整洁底色。
“快!这个卫生黑点,力争一上午清完!”8月12日清晨,唐洪村驻村团队与党员干部已在崇焕路旁的闲置地集结。面对这块久拖未决的“老大难”区域,大家手持扫帚、铁锹、垃圾袋迅速行动,对积存垃圾、杂草杂物展开“拉网式”清除。遇到广告招牌、泡沫箱等大件废弃物,众人肩扛手抬,接力将沉重杂物搬上清运车,汗水浸透衣衫仍干劲十足。
不只唐洪村,石碣全镇各村(社区)同步推进整治。通过网格包干、分片负责机制,工作人员深入背街小巷、老旧院落、闲置地块等“隐秘角落”,以集中攻坚态势对藏匿的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理,确保不留盲区。
在人工清理的同时,科技力量为整治行动装上“智慧翅膀”。多个村(社区)启用无人机展开高空巡查,高清镜头精准聚焦每一寸土地,尤其对人工难以抵达的楼顶平台进行细致扫描。无人机实时回传楼顶杂物堆、积水点、卫生死角坐标,快速生成精准“黑点地图”,让隐藏问题无所遁形,大幅提升排查效率。
从地沟到屋顶,这场多方联动、人机协同的整治行动成效显著。接下来,石碣镇各村(社区)将建立“回头看”机制,实行问题清单销号管理,确保卫生死角按期清零,以长效治理守护辖区洁净,让“微环境”改善成果持续惠及群众。
麻涌:“门前三包”众人参与
连日来,麻涌镇市民、商户主动参与,积极行动落实“门前三包”,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治理,从源头预防虫媒传染病。
商户是“门前三包”的重要执行者。“我们店里每天清理卫生死角,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花盆底、冰箱排水槽、排水渠等不留积水。”餐饮店罗经理表示,门店每天都会严格落实“门前三包”,为顾客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除此之外,店里还在入口处设置驱蚊液共享点,供顾客使用。
在创客坊商圈,各商户主动做好“门前三包”,每日清理门前垃圾、清除积水,并确保店铺周边无杂物堆放。“每天我们都会打扫好门前卫生,清理好积水,仔细检查每个角落之后再开门营业。”奶茶店甘店长表示,做好“门前三包”不仅能减少蚊虫孳生,也给顾客提供更好的环境。
“以前我们每天提醒商户落实‘门前三包’,现在商户都自觉做好,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创客坊管理方表示,此前,创客坊已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商户落实“门前三包”,商户也积极配合。现在,商户们无需提醒,每天开店前、营业中、打烊后都自觉清扫,大家共同维护环境卫生,蚊虫孳生的问题明显减少。
在村民袁先生家中,他和家人正忙着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倾倒家中的积水。“现在每天都会留意自己房前屋后有没有积水、杂物,看到就马上清理,保持环境卫生。”袁先生说,村里进行消杀的时候,他们也会在家里点起蚊香,配合灭蚊工作。
厚街:“娘子军”上阵清积水灭蚊虫
“阿婆,这个花盆底的水要记得倒掉啊!”“富贵竹瓶子里的水,隔一天就要换,蚊子很喜欢在这里产卵。”为筑牢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防控屏障,近日,厚街镇妇联组建26支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风雨无阻,深入各社区居民楼宇、公园等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等实际行动,同心织密虫媒防控“安全网”,彰显了巾帼“她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在涌口社区东社公园附近的窄巷中,一群身着紫色马甲的巾帼志愿者成为一道亮眼风景线。大家挨家挨户仔细检查居民家中积水情况,认真摸底每一户的房屋结构,为后续精准排查积水隐患筑牢基础。“阿姨,桶里的积水要及时倒掉,存水容易让蚊子产卵繁殖。”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积水,志愿者们便主动动手清理,同时耐心向居民宣传点蚊香等防蚊知识,引导大家做好日常防护。
“涌口社区共有36名巾帼志愿者,我们分成多个小组,每两三天就会开展一次入户走访,重点检查是否有积水并提醒居民及时清理,同时查看灭蚊片是否需要补充。”涌口社区宣传办副主任、巾帼志愿者王丽芬介绍道。
这样的防控行动在厚街镇并非个例。据了解,厚街镇已全面组建26支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她们活跃在各楼盘小区、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针对天台积水、低洼地带等蚊虫孳生高危地带展开“拉网式”排查,以“翻盆倒罐”的细致行动清除积水隐患。该行动得到了厚街镇公共服务办党支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多支队伍协同入户宣传并协助清理积水。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女干部,率先垂范,带头下沉社区参与防控工作,形成了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