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东莞日报的小记者们远赴长沙,参加全国小记者交流营,与泉州小记者们共同开启了一场为期5天的“新闻+文化”深度交流之旅。从千年学府的文脉探寻到魔法剧场的梦想启迪,从红色故里的精神传承到广电演播厅的镜头演练,小记者们以少年视角解码湖湘文明,用笔墨与镜头记录成长。
探访城市地标,解锁文化密码
交流营首站,小记者们走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名联下开启文化探秘。他们分组完成“书院大侦探”任务,从碑刻、楹联中提炼湖湘文脉的精神符号,了解千年学府的传承故事。
次日,参观湖南省博物院和科技馆,通过辛追墓了解西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各种科技互动项目探索科学奥秘。晚间总结会上,东莞与泉州两地小记者畅谈心得,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湖湘精神的理解。红色文化研学中,小记者走进湘潭韶山,在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追寻伟人成长足迹。
经历沉浸式的参观,小记者们感受颇深,参加活动的赵一然同学在日志中写道:“历史文化的碑刻藏着中国人的精神密码,就像古树的年轮里藏着时光的密码一样,我要认真去珍藏”。
感受新闻魅力,从文化观察者到新闻记录者
在橘子洲头,小记者们用镜头记录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的恢弘;在太平老街,他们尝试创作“美食短视频”,学习用画面语言展现城市烟火气。每晚的总结会上,东莞与泉州小记者互换笔记、互评稿件,深化对城市文化和新闻传播的理解。
活动行程中,学霸对话、实地采访等环节更是让小记者们从“文化观察者”蜕变为“新闻学习者”的重要环节。在岳麓书院中,小记者们围坐交流,积极采访前来分享经验的学霸姐姐,参加活动的袁楚欣同学拿着笔记本记录下学霸分享的碎片化学习法:“原来把每天的碎片时间用来观察生活,就是最好的新闻素材积累”。
而在株洲魔法物语剧场的沉浸之旅,更是为小记者们打开了一扇梦想与实践的观察之窗。在中南地区最大的近景魔术剧场中,曾是株洲日报社小记者的魔术师刘果楠,用充满创意的表演讲述着“从小记者到国际魔术师”的成长故事,引导小记者们用独特的视角、有趣的话题进行新闻采访,当小记者们站在人群中,勇敢地采访发问,可触可感的成长力量变得具体而生动。
专业演播厅播报,5人获评“全国百佳小记者”
湖南广电演播厅的实战,是本次行程中小记者们最期待的环节。灯光聚焦下,小记者们体验了专业的新闻播报流程,他们直面镜头,完成了从“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蜕变。“当00后遇上三千年楚汉文明,当采访话筒邂逅科学家实验,当短视频创作碰撞红色基因,湖湘大地就成为了我们少年成长的立体教科书。”曾一峰同学自信的洪亮嗓音赢得现场掌声。
对小记者们来说,资料的整合、合作的意识、面对镜头的紧张情绪、语速的把控、情感的传递,都是需要攻克的课题。整场演播结束后,导师进行专业点评,小记者们频频点头,回顾起这几天的研学收获。
最终,结合2025年东莞市博学小讲师决赛成绩与本次演播表现,南城阳光第五小学赵一然、虎门太平小学谭心妍、莞城英文实验学校袁楚欣、厚街三屯小学王馨平、茶山中心小学曾一峰,5名东莞日报小记者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百佳小记者”称号,其他小记者也荣获本次活动“优秀小记者”称号。
此次交流营的旅程,是东莞日报社深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从策划行走的课堂到搭建实战平台,从引导文化观察到鼓励传播创新,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一场少年成长的蜕变。小记者们收获的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勋章,更是对新闻使命的理解,用敏锐的眼睛发现美好,用真诚的笔触记录所见。带着满满的收获和荣誉,东莞小记者们将继续以笔为媒,传播文化力量,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