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梦想出发 | “AI聚能·IP焕新”动画产学研交流会举行
东莞+ 2025-08-10 17:45:38

8月9日,“AI聚能·IP焕新”动画产学研交流会在东莞“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召开。作为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的重要产业交流活动之一,本次会议由中国动画学会指导,华强方特AI TOP100与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联合主办,200余位来自政府、学界、企业及国际领域的精英齐聚一堂,围绕AI技术与动画产业的融合创新、IP生态构建及产学研协同路径展开深度探讨。

AI重塑动画产业,东莞潮玩借势出海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在致辞中指出,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文化产业格局,中国动画产业需以技术更新抢占先机,推动AI与动画全链条融合,加速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向智能工业化转型;同时坚守文化内核,以“内容为王,技术为翼”创作出彰显中国风格的作品。她特别强调,IP焕新需打破一次性开发思维,深化“动画+文旅+教育”跨界融合,而产学研融合则是培育人才、激活创新的关键。

马黎提到,东莞作为“中国潮玩之都”,占据全球动漫衍生品1/4的产量、中国近85%的潮玩份额,其完善的产业生态为动画IP衍生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在“AI+制造”模式下更具备普惠算力、政策支撑等核心优势,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实践范本。

会上,中国动画学会举行了颁牌仪式。为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会长王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赞蔚等5位个人会员、洪梅美术馆(百年国漫馆)、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等5家会员单位颁牌,进一步壮大产业协作网络。

俄罗斯菲尼克斯有限责任公司与东莞市卡拉咪玩具有限公司、中国潮玩中心潮玩电商产业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计划2025-2027年实现1.08亿元签约额。该项目将依托东莞“能动、能说、能陪伴”的AI潮玩技术优势,搭建潮玩产业带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及AI科技成果转化贸易平台,助力中国潮玩走向国际市场。

中外业内人士齐聚,共探AI时代动画产业新路径

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蔡新元教授以“AI动画的现状与进展研究”为题,深入解析了AI对创意范式的重构。他提出,AI并非替代人类创意,而是通过“有中生无”的方法论重新定义创意,其生成逻辑从人类的“直觉联想”转向“数据概率连接”,显著提升了创作效率。他以AI生成“新蒙娜丽莎”、让文物“说话”等案例,说明AI正推动动画从“线性生产”走向“要素非线性连接”,未来人才培养需聚焦想象力、审美力等核心能力。

万兴科技营销中心总经理唐芳鑫则从产业实践出发,分享了AI如何降低文创门槛。他介绍,通过万兴“天幕”音视频大模型,视频生成成本大幅降低,3小时即可完成游戏开发、非遗IP活化等工作,预计2025年AI参与的文创领域营收将突破千亿元,未来十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网易智企资深技术顾问苏忠斌聚焦AI交互体验升级,指出当前AI玩具存在联网复杂、对话单调等痛点,提出需通过情绪感知、关系成长、记忆迭代三大核心能力构建“拟人化灵魂”,让玩具从“单向对话”转向“双向聊天”。

国际视角方面,美国动画师菲尔·尼布林克回顾了迪士尼从手绘到计算机动画的迭代历程,法国特效主管富岚溪则强调AI的实用性,建议企业聚焦“AI+具体场景”,通过定制化工具提升制作效率,避免对技术的过度幻想。

在以“AI技术赋能动画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与机制”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指出,高校需平衡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将知识转化为想象力、思想力等核心能力,避免培养单一技能型人才;法国专家富岚溪对比中外差异,建议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市场反馈”闭环,让AI先“学习”中国文化再进行创作;企业代表则提到,技术落地的核心痛点在于模型适配与人才缺口,呼吁共建开源模型库与实训基地,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通道。

文字:记者 肖郅朋 图片:黄智谦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