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东莞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助力爱国卫生运动,从机关干部到社区志愿者,从企业员工到在校学生,东莞“文明力量”活跃在全市大街小巷,用汗水浇灌文明之花,以行动守护健康家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爱国卫生运动中,东莞以文明力量构筑起全域群防群控的坚实屏障。
凝聚文明创建助力爱国卫生运动的合力
市文明办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助力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势,为我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8月以来,市文明办7个检查督导组对19个镇的41个村(社区)开展暗访检查。针对存在的宣传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存在环境卫生死角、未及时清理各类积水容器等问题,各检查督导组在向属地当面反馈并督促立行立改的基础上,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发送全市各园区、镇(街道),进一步强化工作要求、督促举一反三,整改到位。全市各园区、镇(街道)积极贯彻落实要求,组织村(社区)全域开展“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各类积水容器和垃圾杂物,确保每日清扫保洁到位。

在望牛墩镇,党员干部深入街巷阡陌,翻盆倒罐、清积水、运垃圾、灭蚊虫,广泛发动居民、企业、商户共同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掀起环境卫生大扫除、虫媒生物集中整治的热潮。
市委宣传部全体党员干部组成志愿分队,到望牛墩镇对口帮扶洲涡村,与镇村干部一同手持扫帚、铁锹深入房前屋后、社区楼道、市场周边,清理盆罐积水、清扫堆积落叶、搬运废弃杂物,张贴宣传海报,向群众发放防蚊资料、普及蚊虫防治知识,引导群众主动清理自家阳台、院落积水,定期更换室内水生植物的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横沥镇村尾村,该村的党员干部、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村民群众一起,认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使用扫帚、垃圾铲等工具,对该村的沿街道路、背街里巷、公园等公共区域进行大清扫。“爱国卫生行动搞起来,蚊子确实少了,我们在家都主动翻盆倒罐清积水。”村尾村民叶叔边清扫墙角积水边说。行动中,工作人员聚焦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绿化带等重点区域,集中整治环境,全面清理卫生死角与各类积水,同时进行药物喷洒,实施精准消杀,打造干净整洁的村容环境。

在横沥镇瑞康花园小区,一大早工作人员正开展灭蚊消杀行动,对下水道、绿化带、公共场所等区域进行科学消杀,清理卫生死角,改善环境。“我们一直以来都积极响应号召,今天也不例外一起参与此次大扫除”。家住在瑞康花园的吴小姐将自家门口清扫干净,院子内翻盆倒罐清积水,把多余的杂物及时清理,让蚊子无处生存,齐齐守护家人健康。
创新宣传“声”入千家万户
创建助力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融媒集群作用,统筹协调市直媒体、驻莞媒体和各园区、镇(街道)融媒中心,联动本地头部自媒体,广泛推送虫媒传染病防控内容。各园区、镇(街道)组织村(社区),通俗易懂地开展“两热”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清积水、灭蚊子、防叮咬”,增强自我防护和主动就诊意识。
虎门镇积极动员各单位、各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学生等多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助力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在虎门镇,多部门志愿者、青年学生等力量,联动各社区在各类蚊虫存在的场所广泛开展虫媒防控社会面宣传。

东城街道文明卫生小课堂——中药防蚊香囊制作活动,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踊跃参与。活动特别邀请了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师王杰现场授课,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中药在驱蚊防病方面的知识。王杰详细介绍了多种具有驱蚊功效的中药材,如艾叶、薄荷、丁香等,它们含有的挥发油对蚊虫有驱避作用,不仅能有效驱蚊,还具有理气血、祛暑湿等功效。

樟木头镇构建了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动员体系。志愿者们穿街走巷,逐户敲门,将虫媒传染病防控知识送到居民家中。充分利用社区LED屏、宣传栏、横幅、短信等贴近群众的渠道,高频次滚动播放虫媒传染病防治宣传片、海报及警示标语。启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广播宣导,搭载扩音设备的无人机穿梭于社区上空,将通俗易懂的防治要点传遍街头巷尾,实现了宣传的“空中覆盖”。

“阿姨,现在天气热,蚊虫多,您看这份宣传册上写着,蚊子喜欢在积水里产卵,家里阳台的花盆托盘、院子里的坛坛罐罐,可别忘了及时清掉积水呀!”在横沥镇村尾村,志愿者们到沿街商铺、群众家中等派发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详细讲解虫媒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并指导群众如何正确清理积水、使用驱蚊用品,进一步提升群众对虫媒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控能力。
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市文明办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各类文化服务阵地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卫生小课堂”“防蚊灭蚊知识讲座”等文明实践活动,在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中穿插嵌入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大力发动组建医疗卫生志愿者服务队、好人志愿服务队、“文明小卫士·暑期莞一夏”莞邑青少年文明志愿服务队等队伍,组织各类先进典型、广大热心群众化身“健康宣传员”和“隐患排查员”,“扫楼入户”开展文明劝导,助力提升人居环境、加强健康防护。
望牛墩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创新打造“科普宣教+环境治理+志愿参与”三位一体的虫媒传染病防控体系。联动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策划“文明卫生小课堂”92场次,通过“图文并茂+互动问答”的生动形式,系统普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和防控要点,特别针对“清积水、防蚊虫”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宣教,累计覆盖群众参与3200人次。

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文明卫生小课堂”128场,累计参加人次3684。虎门镇深入开展“文明小卫士·暑期莞一夏”莞邑青少年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由文明指导员为“文明小卫士”普及“文明卫生小课堂”知识,通过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推动防控理念深入人心。

樟木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发挥枢纽作用,组织志愿者力量每日下沉社区网格,深入背街小巷、居民院落,对周边环境展开“拉网式”清理,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俯身捡拾散落垃圾、及时清理各类积水容器、细致排查潜在的虫媒孳生隐患点。

走在东莞的街头巷尾,到处是俯身清理积水的背影,是志愿者被汗水浸透的红马甲,是孩子们认真讲解防蚊知识的模样。这些鲜活的画面告诉我们,文明永远扎根在泥土里,绽放在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