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疾控:暴雨过后警惕“两热”,市民需做好自我防护
东莞+ 2025-08-08 09:24:42

近日,东莞迎来持续的雨水天气。随着积水增加,蚊虫孳生场所增加,人们更易被蚊虫叮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

暴雨后防蚊的关键时间窗口是几天?哪些人群需要特别警惕?为推动市民掌握科学防蚊方法,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近日,东莞日报邀请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东莞疾控”)接受采访,为市民答疑解惑。

记者:暴雨过后,为什么蚊虫会大量滋生?

东莞疾控:蚊子的幼虫必须在水中发育,且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白纹伊蚊尤其偏爱小型积水容器。

暴雨过后,在外环境闲置地、楼顶、院落的杂物、瓶罐、低洼地、堵塞水渠等会留存大量雨水,且短时间内无法自然晒干,产生了大量的小型积水,给了蚊虫更多的繁殖空间。

所以,雨后大家记得要及时清除房前屋后的容器和杂物,翻盆倒罐,减少积水留存。

记者:暴雨后的蚊虫可能传播哪些疾病?

东莞疾控:暴雨后积水增多,会孳生伊蚊、库蚊等多种蚊子。其中白纹伊蚊可以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疾病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关节痛、头痛、皮疹等。

记者:哪些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东莞疾控:需要特别警惕的人群有以下四种:

①婴幼儿、儿童: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可能症状更重。

②老年人、孕妇:免疫力下降。

③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可能感染后会因基础疾病加重病情。

④户外工作者:因在外环境体力劳动,汗液和二氧化碳排出增加,更易吸引蚊子。

记者:市民在家庭和社区应重点清理哪些积水区域?

东莞疾控:家庭环境需注意富贵竹等水养植物的花瓶积水;饮用水缸、冰箱底部的水盘;浴室、卫生间储水桶、缸、花盆托盘、储水的水桶、陶瓮、水泥槽、楼顶水箱、洗涤用水缸、空调水收集容器、废轮胎;晒衣架水泥桩上及其它可积水的水管;竹篱笆竹节顶端;树洞、竹洞、屋檐排水槽或反梁堵塞积水;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菜地浇灌、蓄水的盆、罐、瓶;房前屋后废弃或闲置的盆、罐、瓶等,此外特别注意空置房屋或暂时无人居住的房屋内的各类积水。

地下室及停车场需注意排水沟;机械停车位底层积水;集水井;废轮胎等。

记者: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池塘、下水道),有哪些安全的处理建议?

东莞疾控:景观水池、家中小池塘可通过加盖、覆盖细纱网等方式处理。

家中水生植物容器可用塑料袋、海绵等物品堵塞容器的瓶口,或在容器内养鱼、采用防蚊花篮瓶等方式,市民如使用细菌性杀幼虫剂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球形芽孢杆菌等,需按说明书,持续、定期、正确使用。

下水道、雨水井可使用缓释型灭蚊蚴颗粒剂,如倍硫磷、双硫磷等。

记者:暴雨后外出时,如何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东莞疾控:首先市民可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减少裸露的皮肤,可以减少蚊子叮咬的可能性。可以选择一些颜色较浅的衣物,蚊子对深色物体比较敏感。

其次,注意使用驱蚊液,用驱避剂喷洒在身体或衣物上,有效避免蚊子叮咬。留意驱蚊液产品说明书的成分及含量,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或驱蚊酯等驱避剂。

此外,市民在使用驱蚊液的时候,要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将驱蚊液均匀喷洒或涂抹所有裸露皮肤(避开眼、口、伤口),不要遗漏耳后、颈部、脚踝等部位。

记者:暴雨后防蚊的关键时间窗口是几天?需要持续多久?

东莞疾控:我市的气候4至11月均适合蚊虫生长,防蚊工作需持续关注。

首先,市民在雨后24小时内翻盆倒罐、疏通排水、倒置容器。蚊卵在静水中最快48小时即可孵化成幼虫(孑孓)。最快3-5天内,幼虫可发育为成蚊,因此必须在此之前清除或处理积水。

其次,市民需持续检查隐蔽积水点(如空调外机排水管口、排水沟、树洞等),检查雨污水井、地下室、绿化带等高风险区域,并定期使用灭蚊蚴剂(如倍硫磷颗粒)或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整个蚊虫活跃期需长期防护,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外出涂抹驱蚊剂(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

记者:暴雨后,市民可以做哪些预防工作?

东莞疾控:暴雨后,大家都要注意清积水、加防护、健康监测。

清除蚊虫孳生地是关键,翻盆倒罐,及时清理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瓶罐、泡沫箱等可能积水的物品,清除房前屋后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垃圾。疏通排水,检查阳台、天台、庭院排水沟,避免积水存留。

同时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在家使用纱门、纱窗、蚊帐,优先物理防护。也可以在家使用灭蚊气雾剂、灭蚊烟片、蚊香等灭蚊驱蚊药物,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安全使用。

出门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减少裸露的皮肤。可使用驱蚊液,留意产品说明书的成分,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或驱蚊酯等驱避剂。将驱蚊液均匀喷洒或涂抹所有裸露皮肤(避开眼、口、伤口),不要遗漏耳后、颈部、脚踝等部位。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果突发发热,面红、颈红、胸部潮红,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疼痛和皮疹等症状,务必一定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蚊虫叮咬史以及身边人员是否有类似症状,并配合开展相关检测。

东莞疾控特别提醒,市民外出旅游,需提高警惕。出发前,了解目的地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疫情情况,外出期间全程做好防蚊,若有不适及时就医。外出返回后,在返回后14天内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以及同行人员的健康状况。

此外,市民需积极配合当地社区居委、村委、疾控机构等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时,应主动告知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配合灭蚊以及清理有蚊虫幼虫的阳性积水。

文字:刘瀚擎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