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十件实事”观察|东莞试点“扫码入企”检查 打造“无事不扰”营商环境
东莞+ 2025-08-07 17:10:19

编者按

法治是城市治理的基石,更是民生福祉的底色。

2025年,中共东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东莞市2025年法治建设十件实事工作方案》,持续推出由市级统筹推动的法治建设实事。十件实事项目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环节,着力解决法治建设领域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当前,年已过半,“法治建设十件实事”推进进展如何了?东莞日报推出“法治建设十件实事”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您好,我是洪梅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现在需要进行有关检查,请核实我们的电子执法证。”8月7日,在对东莞市益滔纺织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前,洪梅镇行政执法人员掏出手机,打开“粤执法”平台亮证、扫码,待企业安全管理员李荣武核对后,才能入企开展检查。

这一幕,正是东莞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方式,试点推行“无事不扰,码上监督”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缩影。

今年以来,东莞以洪梅、长安为试点,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亮证入企”。执法人员入企前,需通过“粤执法”平台亮证、亮码,企业扫码就能核验身份并下载执法告知书,检查轨迹、时间、结果全程留痕。在洪梅镇一家企业,执法人员通过“物事码”平台线上告知整改要求,企业上传材料即可完成复查,避免了二次打扰。

“系统自动记录检查数据,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东莞市司法局洪梅分局工作人员郭雪莹说,推行亮证试点以来全镇执法人员使用“粤执法”亮证511次,涉企检查规范性显著提升,有效压减入企行政检查频次。

“过去环保、消防、卫健等部门轮番检查,现在一次上门全查清!”李荣武对“综合查一次”改革深有感触。2025年,东莞积极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各部门大力统筹内设机构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监管,各执法单位共实施入企检查62758次,相较2024年同比下降75.11%。

2025年7月,《东莞市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措施(试行)》(下称《涉企行政检查措施》)的出台,将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对综合评价等次高的企业实施“无事不扰”白名单监管,加强重点事项日常监管。

“以前怕检查,现在盼检查。”李荣武坦言,执法人员不仅指导合规经营,帮助企业“避坑”,还帮忙对接政策资源,让企业在东莞放心干事、安心发展。

东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刀刃向内”的执法改革,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实践,更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的必答题。随着《涉企行政检查措施》实施,东莞正以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字:首席记者 李金健 图片:程永强 实习生:樊子怡 视频:程永强 实习生:樊子怡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