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正直无私,有很强的信念感,永远相信党、永远跟党走,做事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在工作中从不计较得失……”说起自己的父亲卢克华、母亲周洁冰,卢洁语气里满是自豪与钦佩。
卢克华与周洁冰
盛夏清晨,卢洁与四哥卢依宁带着父母的军功章、纪念章、老档案等旧物来到东莞市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办公室。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节点上,回望父母作为东纵战士的革命经历,卢洁有点激动:我感恩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一个带着红色基因的家庭,如今传承红色基因也成为了我的一种信念!
父母言传身教,红色基因在血脉里流淌
卢依宁拿出一张珍藏已久的旧报纸,上面记录着卢克华的抗战经历,其中特别报道了“活捉山本”这一场精彩战斗。
卢洁与四哥卢依宁
父亲卢克华15岁便参加革命,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卢克华担任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仲夫中队中队长(东坑镇寮边头村人),带领队伍活跃在东江两岸、路西地区(广九铁路以西地区),频频打击日寇和日伪军,令日军的列车无法顺利通行,惊恐万分。这一天,这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广州日军宪兵大队长山本少佐。此人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受过专门的特务训练,专程从广州调来镇压东江纵队游击队,暗杀游击队干部及其家属。1944年9月30日,中秋节的前一天,山本像往常一样酒足饭饱之后到戏场看戏,被化装潜入常平圩的卢克华等人活捉,活捉山本的事迹而后传为佳话。
卢依宁告诉记者,有一次父亲骑车带他去常平探望老战友,临近常平火车站的时候,途经一个炮楼遗址,卢克华指着炮楼对他说,“呐!就是在这个地方抓的山本!”
在卢洁的记忆中,父亲离休后,常常到学校、社区、企业单位等地讲述抗战经历,发挥余热,向年轻一代传递东纵革命精神。
翻开泛黄的信纸,卢洁用手轻轻摩挲着母亲周洁冰2008年留下的手稿,泪湿眼眶,这是母亲周洁冰关于“马山战斗”的一段回忆录。她在晚年曾多次书写她的抗战经历。
周洁冰,1925年11月出生在东莞周屋。其小时候跟随在普济医院做工的母亲学会了不少护理伤员的方法。1944年,她一腔热血加入东江纵队游击队,成为一名卫生员,活跃在抗战一线。从战场上抢救了无数战友的生命。周洁冰与她的姐姐周文、妹妹周田被称为“东纵三姐妹”“东纵姐妹花”。
“我最佩服我外婆,把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出色的东纵战士!”说起也曾是一名东纵游击队联络员的外婆徐必思,卢依宁声调提高,满是自豪,家族中的红色基因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的,也将一直传承下去。
讲好东纵故事,培育年轻一代的爱国信仰
“我来自广东东莞,我的父亲母亲都是东江纵队的老兵……”回忆起2024年4月,卢洁在北京参加《十年,听见东莞的声音》朗诵专场演出时,朗诵了一首由东江纵队后人创作的诗歌——《祖国的南方,有一条江》。她深情地向观众介绍自己是东江纵队后代。
卢洁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将传承红色家风、红色基因融入到自己热爱的语言艺术事业中。“年轻一代应该要知道和铭记先辈们是如何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浴血奋战的,作为东江纵队后代,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使命。”卢洁说。
“我的父母一直都希望用自己曾经的经历,让后人知道共产党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国家今天的幸福从哪里来。”卢洁曾经从事媒体行业,担任记者和主持人。她也曾一字一句记录父母的抗战故事,也曾在镜头前将父母的事迹娓娓道来。
如今,卢洁作为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团的一员和艺术团执行团长,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指导学生的课堂上,她都不忘初心,将传承东纵革命精神作为己任。“年轻一代应该有信仰,应该知道什么是爱党爱国以及如何爱党爱国。”卢洁说。
采访的尾声,卢洁与卢依宁不经意的对话,让人不禁动容。
“老哥,你还记得入党宣言最后一句是啥吗?”卢洁问。
“永不叛党!”卢依宁眼神坚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