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东莞日报社联合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东莞市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推出“忆东江烽火传红色薪火”系列报道,寻访抗战遗址,走近抗战亲历者、见证者及其亲属,重温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敬请垂注。
在人们的记忆里,东江纵队的征程总与“铁血”“滚烫”等词紧紧相连。在枪林弹雨中,女战士杨秀琼则以女性独有的智慧与坚韧,书写着巾帼传奇,成为峥嵘岁月里的红色印记,温暖又鲜艳。
而这份精神,也通过血脉传承,在她的外孙女李思敏的生命里静静流淌。在李思敏的童年时光中,外婆的故事如春雨般洒落,在她心底埋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如今,她成为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与热爱红色文化的丈夫携手,在新时代助力弘扬东纵革命精神,传承奋进力量。
▲图为中国第一批测绘女兵,第二排左二为杨秀琼
少女踏浪赴山河
1923年,杨秀琼出生于清溪镇杨梅岗。上初中时,她就受到堂哥、东江纵队老战士杨培(解放后任东莞县第一任县长)的熏陶。怀揣热血的杨秀琼于1938年投身抗日救国运动。1942年2月,她正式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4年3月1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她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一支队情报部任情报分站长,用青春力量投身抗日情报战线。
少女从戎,不怕枪林弹雨,杨秀琼的这份勇气早已在书香浸润的家风中埋下伏笔。
“外婆的家族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太外公(杨秀琼的父亲)是追随孙中山赴日求学的同盟会成员。”回忆起外婆杨秀琼的出身,李思敏介绍,当年,家中长辈一度反对当时才十几岁的杨秀琼涉险,但在时代洪流与革命理想的感召下,杨秀琼毅然投身战斗。
因精通客家话,杨秀琼在传递情报时总能化险为夷。一次,途经乡下遭遇日伪军排查,她见到亲戚后急中生智,将情报藏进亲戚携带的鸡蛋筐中,成功完成传递任务。
1946年6月,杨秀琼随曾生、王作尧领导的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成为2583名北撤战士中的一员。此后,她先后参加解放济南、淮海战役,更在1946年至1949年间,成为部队军测和华测的测绘员兼党组织专员,跻身中国第一批测绘女兵的行列。这群女志士用精准的笔触为战场“画像”,用知识与毅力撑起了一片天。
1949年,杨秀琼随部队南下,在两广纵队司令部继续担任测绘工作;1950年从部队连级转业后,她扎根地方建设,在广东龙门县的组织部、土改队、区委、县纪委监委等单位担任不同职务,始终以“测绘员”般的严谨与执着履职。无论是土地改革中的测绘攻坚,还是地方治理中的民生牵挂,她始终延续着战火中淬炼的担当。1972年退休后,她定居深圳,直至1997年冬离世,将一生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与国家建设的事业。
▲图为杨秀琼外孙女李思敏
烽火里的相守与传承
革命事业是艰苦的,但杨秀琼也从中收获了幸福。她与丈夫邓伯伟的缘分,便始于革命中的并肩同行。1954年,在龙门工作时,同为东江纵队战士的两人,经组织介绍相识,将革命情谊融入相守一生的伴侣情深,更把红色基因化作了代代相传的家风。
邓伯伟祖籍东莞石排,是出生于香港元朗的华侨。尽管家境贫寒,但他自幼一身侠义心肠。作为港九大队锄奸队成员,他凭借过人的身体素质和果敢作风,在抗日锄奸的战场上贡献力量。在香港英属地界时,见英军欺辱小女孩,他当即出手相助,却也因此被英军通缉,被迫离开香港。抗战胜利后,邓伯伟奉命潜伏回香港开展地下工作,1948年组织安排回宝安继续参加解放斗争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广东工作。
相识后,杨秀琼、邓伯伟两人在广东龙门县工作期间相知相守。在邓伯伟眼中,知识丰富的杨秀琼是智慧的象征;而在杨秀琼看来,英俊风趣的邓伯伟则是可靠的依靠。一个能文、一个能武,一个有才华、一个有胆识,这样的“灵魂契合”让他们在革命道路上相互扶持。
“外公曾多次走进深圳多所学校,为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甚至还到过我所在的学校,每当这时,我心中的骄傲便油然而生。”作为东江纵队战士的后代,李思敏在外公外婆的教导下成长,始终深感自豪。
生活中,杨秀琼夫妇对子女要求严格,自己则始终保持节俭作风,对平淡生活充满知足。在当时年幼的李思敏眼里,外公外婆的节俭甚至带着点“抠”:“夜里起夜一开灯,准会被训斥,怕我多耗了电;家里的饭菜也总是简单朴素,常常觉得没吃够就收了碗筷。”后来,她才明白:亲历过动荡岁月,才更懂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正是老革命者独有的初心坚守。
▲图为邓伯伟、杨秀琼夫妇
李思敏回忆,小时候她在和表妹讨论电视里的神鬼传说,外婆听到后便严肃纠正:“哪有什么鬼神?若真有,我革命时见过的遍地硝烟,岂不是要挤满了魂魄?”这句直白的话,让孩子们读懂了杨秀琼的勇敢——胜利从来不是靠鬼神庇佑,而是靠信念与担当。
还有一次,李思敏向外婆提出过“为何投身革命”的疑问,杨秀琼则十分淡然地回答:“这是应该的。”
岁月流逝,杨秀琼的坚韧淡泊、邓伯伟的侠义果敢,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沉淀为家风。这份从烽火中走来的红色家风,不仅是家族的精神财富,更成为后代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