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李安彤《台阶上的时光隧道》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01 23:00:53

老师常说,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无数英雄用热血浇灌的。这个周末,我终于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走进了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推开那扇门,仿佛一步踏入了时光隧道,去倾听砖墙低语的故事。

纪念馆门口那排庄严的台阶,像一架通向过去的梯子。台阶顶端,“东江纵队史”几个鲜红大字如同神秘的邀请函,在阳光里闪闪发亮。我仰头望着它们,脚步便不由自主地拾级而上,一级一级,仿佛正轻轻叩响历史的门扉。

一进馆内,“东江铁流,南粤旌旗”八个大字一下子跳进眼帘,旁边石墙上刻着《东江纵队之歌》的歌词。我小声念着,念着念着,耳畔仿佛响起了雄壮的战歌,眼前浮现出战士们迎着炮火冲锋的身影——他们像一道奔腾的铁流,无所畏惧!入口石壁上刻着老百姓与战士的群像:有人高举“还我山河”的横幅,有人紧握拳头向前奔跑,那一张张脸庞仿佛在无声呐喊,我的眼眶悄悄湿润了。

纪念馆两层楼分成九个部分,满满承载着烽火记忆。最让我攥紧小拳头的是“六一一惨案”:日军轰隆隆的脚步声踏碎了济川的平静,三千多乡亲被驱赶到四个角落,烟熏棍打,逼问武器。那一天,百余人长眠,两百多人流血……妈妈低声说,这些全是真实发生过的,我的心像被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

那么多照片里,一张面孔让我再也无法移开目光:照片上的哥哥叫季万方,才十五岁,是增城被俘的最小战士。他衣衫虽旧,可那双眼睛却亮如星子,直直望穿镜头,仿佛在无声宣告:“我不怕!”他不过比我大几岁,却已在为家国拼命,这勇敢让我的小手心变得汗津津的。

馆里静静躺着当年的步枪、磨旧的军装,还有百姓支前的扁担。爸爸说,每件旧物背后都藏着一个搏命守护家园的故事。我隔着玻璃凝望它们,冰凉仿佛渗入指尖,传递着岁月深处的温度。

步出纪念馆时,阳光暖暖落在脸上,可我的心却沉甸甸的。原来我们安稳的书桌、欢畅的笑声,都根植于无数英雄当年的挺身而出。回到学校,教室窗明几净,老师的声音格外清晰;当国歌奏响,我仰头望着飘扬的旗帜,胸前的红领巾似乎也有了更重的分量——季万方哥哥那无畏的目光,在我心里悄悄种下了一个誓言:我要努力读书,因为少年强则中国强。有朝一日,我也要像他那样,让我的红领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飘得更高更远。

这台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纪念馆如同一本打开的大书,无声讲述;那些沉睡的旧物会醒来,低语着英雄的故事——我听见了,那里面有我未来要接过的重量,有我该去奔跑的方向。

作者: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四年级 1班 李安彤;指导老师:李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