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曾梓翔《愿作党的砖石,铺平胜利之路——“重走东纵路”有感》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01 22:58:07

那天,我在书桌前写作业时,眼前的字迹忽然模糊起来——硝烟弥漫的山野间,少年战士们正用刺刀劈开荆棘,染血的军装紧贴着单薄的脊梁。一声“跟我上!”的呐喊尚未落地,耳畔却响起母亲的呼唤:“宝贝,快醒醒吃饭啦!”原来是一场梦。我揉着眼央求:“妈妈,我想去看看东纵路。”她笑着应允:“好,明天就带你去,重走东纵路!”

次日,车行至山脚。晨雾中的石板路蜿蜒如时光隧道,露水从相思树叶尖坠下,砸碎在刻着弹痕的纪念碑基座上。我踩过被岁月打磨温润的青石,仿佛触到八十年前少年班班长黄友奔跑时滚烫的体温——这位东莞凤岗的少年,牺牲时年仅十七岁。

纪念馆大门洞开,“东江铁流,南粤旌旗”八个铜字劈面而来,似有铮铮金戈之声。玻璃柜里陈列着锈迹斑斑的刺刀、磨穿底的行军鞋,还有一本用油布包裹的《党员须知》。1944年7月21日暴雨如注的拂晓,黄友率领“飞鹰队”少年班在老虎山下沙岭突遇日军藤本大队四百余人。为掩护主力转移,五名少年以三支步枪、一支短枪死守稻田。子弹打光后,大腿断裂的黄友将手枪塞进泥泞,用牙齿撕碎《党员须知》撒入血水。当战友们收殓遗体时,发现傅天聪的手指仍紧扣扳机,身躯凝固成瞄准的姿势。

夕阳漫过纪念馆西墙时,我驻足于泛黄的《解放日报》前。1944年12月23日,延安头版刊登着《东江纵队五少年以一当百光荣殉国》,而黄友的入党申请书就在展柜上方,最后一行墨迹淋漓:“愿作党的砖石,铺平胜利之路”。

归途中山风骤起,满山相思树翻涌成碧血波涛。妈妈轻声念起东纵老战士的回忆录:“他们用身体压住冒烟的手榴弹,只为护住身后啼哭的婴儿。”我忽然懂得,脚下这条被木棉花覆盖的路,原是英雄以骨为桩、以魂为土筑成的长桥——一头连着血火悲歌的昨夜,一头通向我们必须珍重的今天。

作者: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四年级 1班 曾梓翔;指导老师:李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