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数据是生硬的,也是最直观的。上半年,东莞顶住外部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多项经济数据超外部预期。为更好解读东莞经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本报策划推出“经济深一度——数据背后的东莞故事”系列报道,以数据为切入点,深挖背后不为人知的东莞经济故事,具象化展现东莞经济韧性密码。敬请垂注。
在东莞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中,服务器、集成电路、传感器、电子计算机整机等产品产量增速惊艳,尤其服务器产品产量增速高达408.8%。
服务器产品产量高速增长的背后,“世界工厂”东莞正在奉上两场人工智能的“盛宴”——第一场盛宴,应用层面,在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走深向实的背景下,东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肥沃土壤。在政策红利之下,东莞人工智能应用呈现爆发态势,企业多点开花,多维挺进。
第二场盛宴,供应层面,作为东莞第一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AI等新技术应用、库存周期逆转及新兴需求释放的推动下,行业迎来全新机遇,生益电子、鼎泰高科等东莞企业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第一场盛宴:结构性改善,电子信息行业企业抢抓AI风口
近日,东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专班正式公布了“2025年东莞市第一批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名单”,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力普”)成功入选。
优力普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增长。公司董事长鲁小永表示:“在超高速AI网络领域,公司成功自主研发超高速数据中心网络产品,正在向行业头部企业迈进。”据悉,该系列产品专为满足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发展需求而设计,能显著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并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其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
在技术层面,鲁小永特别强调:“这款产品凝聚公司近五年的研发心血,完成了多项高速通信协议的关键核心难题攻关”正是依托此类核心技术,优力普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业绩近30%的同比增长,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此形成了重要推动力。
东莞模德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模德宝”)也是入选“2025年东莞市第一批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名单”之一。“模德宝在全面推进‘AI+’,重塑模具行业,包括AI+模具行业知识库,AI+模具报价、AI+机器人调度,AI+项目管理,AI+自动化质量检测等,已经在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部署及应用。”该公司相关人员表示。
东莞第一支柱产业电子信息行业的厚积之势,让东莞企业在抢抓人工智能机遇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AI 服务器需求暴涨,PCB 行业迎来超级周期。PCB(印刷电路板)是电子信息产品不可缺少的基础元器件,被称为“电子系统产品之母”。生益电子日前发布2025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到38.8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84.98%到96.73%。
生益电子的高增长源于其在AI服务器PCB领域的深度布局。据生益电子公告,2024年,该公司服务器产品销售占比已跃升至48.96%,而这一比例在2025年继续提升。
受益于AI服务器、高速网络通信等高附加值,PCB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PCB刀具也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4月22日,鼎泰高科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4.23亿元,同比上升27.2%;归母净利润为7258万元,同比上升78.5%。
在同日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中,鼎泰高科表示,公司专注于高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成立了AI专项研究小组,推动微钻产品的技术革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场盛宴:多点开花,打造AI典型应用场景
今年以来,东莞以“一号文”的重磅政策,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简称《若干措施》)发布。
根据政策,在拓展AI+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方面,东莞将投入最高3亿元资金,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面向制造企业开展AI+示范应用场景模型开发,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行业级解决方案。
东莞人工智能政策的东风吹入东莞制造业的生产一线。
质量检验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质检过程中,东莞怡合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怡合达”)面临动作繁杂、缺陷检测难度大、管理效率低等挑战。
携手东莞数字集团,依托大模型中心,基于华为云昇腾AI云服务的高可靠算力底座,怡合达构建了行为规范AI检测系统,通过引入AI视觉方案,实现了全场景质量过程控制,解决了自检、互检、专检等作业不规范带来的缺陷品流出问题,真正做到“零”缺陷产品流出。
据悉,AI行为规范检测系统显著提升了怡合达的质检效率和管理规范性,管理效率提升30%,管理成本降低30%。
在AI视觉检测领域,包装行业龙头企业,广东旺盈环保包装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引入AI视觉检测技术,实现了产线质检的全面智能化升级。AI质检系统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产品缺陷,如刮花、墨点、色差等,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9%,漏检率降低到0.5%以下。
截至今年6月,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已和超过10家东莞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大模型构建、AI智能客服、AI智能质检等三大领域率先完成验证性测试,接下来将陆续落地上线。
策划:殷昌盛 孙本源
采写:张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