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宜山海情⑤ | 对表湾区经验 架起“乡村共富桥”
东莞+ 2025-08-01 09:21:05

“喝上第一口巴宜区自己的农夫山泉。”农夫山泉巴宜生产基地,是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协助当地引进的标杆项目。7月1日,随着项目的投产,“高原好水”将送往世界各地。

“交卷收官”三天后,7月4日,东莞第十批援藏干部更新朋友圈。朋友圈展示的三张照片,是西藏林芝市委、市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援藏干部合影以及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获颁的“先进集体”牌匾。

林芝降水充沛、气候温润,被誉为西藏“小江南”。但也面临交通闭塞、产业薄弱的掣肘。多年来,东莞援藏工作组精准施策,强化产业“造血”功能,依托招商引资激活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产业兴藏、富民强区”的振兴之路。

■东莞援藏工作组在林芝巴宜区项目施工现场 工作组供图

对标湾区经验

将东莞样本有效复制到巴宜

巴宜区拥有丰富的水能、林下资源、文化旅游等资源,以及蓬勃兴起的绿色工业和高原生物产业。面对巴宜区生态脆弱、产业基础薄弱的现实,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将招商引资与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深度融合,锚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三大方向,构建“输血”与“造血”并重的长效发展机制。

“产业援藏不是照搬东部模式,而是要让高原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副组长王坤介绍,工作组深入调研,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引入农夫山泉、深圳华侨城、中软国际等标杆项目,推动巴宜区经济实现“招引一个项目、激活一条产业链”的倍增效应。

“农夫山泉”巴宜生产基地项目,是东莞援藏的重点项目。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从2022年7月进藏,一直跟踪选址、用地、建设、投产全过程。2025年4月,最后一条生产线安装完毕,今年6月投产,将把林芝好水“搬运”给全国消费者。

“在东莞工作组提供‘一对一’的帮助下,将手续办理、乡村协调等问题高效解决,我们的项目才能超出预期快速落地。”农夫山泉巴宜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游金表示。

工作组对标湾区经验,将东莞样本有效复刻到巴宜,打造西藏自治区首个“央地共建”产教融合平台,组织20名藏族青年开展技能培训并全部取得技工证书,实现在中国电建、巨龙铜业等首次就业。

联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大地测量队推进“藏东南北斗时空智能数据应用中心”落户巴宜,助力雅下清洁能源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数据底座建设。此外,还推动实施自治区首个深度到村一级的“遥感影像到村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过去三年,东莞援藏工作组累计签约项目19个,实际落地项目14个,到位资金14.8亿元,东莞援藏以产业之力,托举高原共富的生动实践。

放眼广阔市场

高原农业告别“看天吃饭”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东莞援藏从“巴宜所需,东莞所能”出发,强化产业“造血”功能,以“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双轮驱动,帮助农牧民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稳定增收”的跨越。

“开展援藏工作,要真正融入到当地干部群众中去,为当地办实事、做贡献。”道滘镇党委书记陈涛,是东莞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副组长,曾任巴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援藏期间,他还帮助当地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东莞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副组长陈涛带队下乡调研 受访者供图

陈涛说,产业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市场导向、亲力亲为。“我们把东莞的先进经验、干事作风带到林芝。成立了巴宜区产业办,出台指导性意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举办产业推进现场会,主动设计自选项目,引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

在推进布久乡小康示范镇建设过程中,工作组认为要提升当地“造血”能力就必须配套产业项目,最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工布花谷项目,“这是一个高科技农业+旅游业复合产业项目,纯民间投资,而且能给当地老百姓创造扶贫收益。”陈涛说。

每年6月,工布花谷内,小花月季、大花月季、大马士革玫瑰争奇斗艳,吸引各地游客。为延长产业链,当地还利用玫瑰花,制作玫瑰精油、玫瑰香皂。

“十四五”期间,东莞援藏工作组围绕林芝招商八大产业,聚焦巴宜区发展现状,注重农牧民“落袋收入”,推动巴宜区农牧产品“走出去”。

2022年,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联合巴宜区商务、农业农村及各乡镇等单位,组建林芝市巴宜区城乡供销有限公司。供销社成立以来,从小便利店拓展至中小型超市,助力销售松茸、雪菊、灵芝、黄桃等高原特色农产品,营业额从“零”起步增至1600万元。

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充分利用大后方资源,积极探索“内地市场+西藏资源”模式,带领供销社组织或参加大型招商活动,推动农牧产品走下高原,走进全国各地,来到普通民众家中,助力巴宜农牧产品走向广阔市场。

■工作组引进的林芝“藏南桃谷”文旅产业项目 工作组供图

聚焦产业联动

架起“乡村共富桥”

G4218西藏林芝至拉萨高等级公路多布湖段,碧波如翠的湖面倒映着雪山蓝天,被誉为“西藏最美公路打卡点”。

巴宜区在文旅资源上有着顶级配置:高原生态环境优美,旅游景点扬名天下,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却长期面临“景点分散、游客难留”的困境。

2025年5月,广东(东莞)-西藏(林芝)招商会上,林芝“藏南桃谷”文旅产业项目签约、落地。距离林芝市区仅30公里的这片秘境,如今因东莞援藏招商引资项目,正从“网红景点”升级为“共富引擎”。

“以前游客路过这里,拍几张照片就走了。现在有了藏南桃谷,他们愿意住下来,体验藏家风情。”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组长陈健华说,源于东莞援藏工作组对巴宜区文旅资源的深度挖掘,招商引资的工作要坚持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深度融合,“我们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发展。”

藏南桃谷分两期建设,共投资4亿元,预计2026年建成。届时,将联动开展水上码头等文旅游玩项目,依托当地文化打造藏文化体验中心,推动巴宜特色文化走出去。同时,增设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有了东莞的对口援建支持,巴宜区也迈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林芝市政协副主席、巴宜区委书记旦增拉姆表示,2024年,巴宜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14亿元、同比增长6.41%,占林芝市半壁江山;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7亿元、同比增长91.7%,超过全市6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在自治区前列,分别突破5万元、3万元大关,各项经济指标领跑全市,位列自治区第一梯队。

文字:吴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