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屏障,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却热血沸腾的年代。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文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东江纵队那段波澜壮阔的抗争史,让我在一天的参观中,对“英雄”与“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在展馆中,我看到了他们在敌强我弱的困境中,如何凭借简陋的装备在广九铁路两侧、东江两岸与日寇周旋。那些年轻的战士,有的甚至还带着稚气,却已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在山林间设伏、在村落里动员群众,用智慧和勇气对抗着装备精良的敌人,让我深切感受到“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豪迈背后,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曙光。
让我尤为触动的是展区里一封封未寄出的家书。字里行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对家人的牵挂、对和平的期盼,以及“若为国家故,两者皆可抛”的坚定。一位战士在信中写道:“等把鬼子赶跑了,我就回家帮你种庄稼。”可这简单的承诺,最终却成了永远的遗憾。这些平凡的文字,比任何史诗都更能让人感受到英雄们的血肉之躯与家国情怀——他们不是天生的勇士,只是在民族危难之际,选择了挺身而出。
参观中,“军民鱼水情”的展区让我对东江纵队的胜利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艰苦的岁月里,当地群众为战士们送粮、送信、掩护伤员,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抗日斗争。有位大娘为了保护藏在自家地窖里的伤员,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始终咬紧牙关不说出真相。正是这种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让东江纵队在敌后战场扎下了根,也让我明白:人民永远是军队最坚实的后盾,而捍卫人民的幸福,正是革命先辈奋斗的初心。
走出纪念馆时,夕阳正洒在广场上的东江纵队战士雕像上,他们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我忽然懂得,我们今天的安宁生活,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无数像东江纵队战士一样的先烈,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铺就的。他们留下的,不仅是一段抗争的历史,更是一种“爱国、忠诚、勇敢、担当”的东纵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或许不必再面对枪林弹雨,但这份精神却永远值得传承。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在生活中心怀家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这便是我们对那段历史最好的铭记,也是对东纵精神最生动的延续。
作者:东莞市寮步镇河滨小学 一年级 1班 叶沛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