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韶携手科普帮扶,让科学种子在粤北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东莞+ 2025-07-31 21:31:46

2024年至2025年期间,东莞市燕园孵化器(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联合韶关市多方力量,在韶关市乐昌市沙坪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帮扶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场跨越城市的科学接力,不仅为当地中小学生带来了沉浸式的科学体验,更以创新形式为粤北地区科普教育注入新活力,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趣味互动

科学课堂变身“奇幻乐园”

“老师快看!我的不倒翁会跳新疆舞!”在沙坪镇中心小学的“科学万花筒,点亮求知梦”科学集锦活动现场,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场活动设置了三大创意工坊、十大互动装置和科学手抄报展板,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趣味体验。

在自制不倒翁区域,孩子们通过组装感受重心原理;投篮球制作区里,弹簧装置投球的成功瞬间让力学知识变得生动;驱蚊液实验中,艾草、薄荷的清香里藏着化学的奥秘。每一个互动体验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之门。

据统计,系列公益科普课堂已覆盖沙坪镇所有的中小学生,发放科普实验套盒1000余套,含5000多份课程耗材,学生参与互动问答、实验操作的积极性达95%以上。

专家引领

知名教授带来“光”之盛宴

2024年11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副院长童玉珍走进沙坪中学阶梯教室,为两百余名师生带来《漫谈光与光源》专题讲座。此次活动系莞韶科普帮扶“专家进校园”项目,为粤北学子搭建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常态平台,持续点亮科学之光。

资源联动

构建科普教育“协作网络”

据悉,此次科普帮扶活动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东莞与韶关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联动的成果。燕园孵化器凭借在东莞多年的科普课程研发经验,联合韶关市博名教育的本地资源优势,形成了“课程输出+师资支持+公益落地”的立体化协作模式。

早在2023年,双方就通过公益进校园模式输送科普课程,并为韶关60多位校长开展培训,100余名科学教师提供教学沙龙服务。此次活动中,东莞的杰出科学老师、省级骨干教师走进沙坪镇,通过教学沙龙分享经验,为当地教师赋能。活动依托当地学校、科研机构和社区组织,确保科普资源精准触达最需要的群体。同时,通过联动乐昌市学校、科研机构及社区组织,已建立3个长期活动站点,  为后续特色科技节、科学家讲座等活动奠定基础。

“我们不仅要带来一堂课,更要留下一套可持续的科普方案。”燕园孵化器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通过走访学校、与村书记交流,深入了解当地教育需求,将东莞的科普校本课程、实验资源与韶关实际结合,让帮扶把科普的根系扎进这片土壤,让它自己长出新的枝桠。

长远规划

播撒科学的“希望种子”

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当下的科学体验,更着眼于孩子们的长远发展。除了校园内的科普活动,燕园孵化器还计划通过一系列长效举措,为韶关学子搭建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

“韶关的天很蓝,沙坪的山很绿,孩子们像石缝中的花草一样蓬勃生长。”燕园孵化器团队表示,希望通过持续的科普帮扶,提升当地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创新者奠定基础,让科学的光芒照亮粤北山区的教育之路。

 

 

文字:肖延昆 肖丽香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