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 柏秋妍《重走东纵队与历史对话》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7-30 16:27:09

阳光如烈火般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融化,空气中弥漫一股沉闷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可这丝毫挡不住我们奔向东江纵队纪念馆的脚步,在排队时,手心微微出汗——一半是热的,一半是期待与紧张,仿佛即将推开的不是一扇门,而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踏入馆内,光线骤转柔和庄重,大厅中央东纵战士群雕肩背步枪,裤脚沾着泥水,眼神如炬,竟让周遭的喧嚣瞬间沉寂,同学们的呼吸都轻了。

玻璃展柜中,一双草鞋静静卧着,草绳编的鞋底磨得发亮,边缘还带几道歪斜但紧实的补丁,鞋面还能隐约看见几点暗红的泥渍,望着它,眼前忽然浮现出模糊的剪影:月光下,一名年轻的红军战士穿着这双鞋在山林间穿梭,草绳磨破了脚底,血迹渗透鞋里,却跑得比风还急。

老照片展区灯光昏黄,一张张年轻脸庞隔着岁月和我们凝望。讲解员轻声道:“这名战士牺牲时,年仅十五岁。”照片的姑娘眼睛清亮如溪。十五岁,与我们年纪相仿,我们每日抱怨生活时,她却早已“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

“当年电台就藏在这样的山洞里”讲解员的声音穿透思绪,复原的照片上,战士们蜷缩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岩壁下,发报机按键被磨得发亮,手指冻得通红,哪怕被敌人搜查也不放弃,那种“把命交给任务”的坚定,让周围同学没了声音,只有空调的风声在耳边掠过,像极了山洞里的穿堂风。

夕阳斜入馆时,才惊觉时光飞逝,我轻声叹道:“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会怎样”大家都说可能没勇气像他们一样。是啊,我们连独自出远门都没有经历过,又如何能想象,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少年是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坚守的呢?

站在纪念馆门口,此时阳光已温柔了许多。我突然明白“家国情怀”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于是我提笔在留言板上写下“谢谢你们”。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忽觉这四个字轻飘飘的,抬手擦去,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场馆,走在阳光照耀的路上。

青春此际便以足尖丈量大地,前路悠长,自有这沉实分量助我们脚步铿锵。

作者: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 初一 8班 柏秋妍;指导老师:吕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