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开始!”伴随主持人的一声口令,东坑镇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的广场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只见一位年轻员工戴着“眩晕眼镜”,踉踉跄跄地沿着S形路线前行,身体左摇右晃,还没到终点就把雪糕筒撞得东倒西歪。围观同事一边哄笑,一边举起手机记录这“滑稽”的一幕。笑声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酒驾”模拟体验……
7月28日下午,由东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牵头,东莞市交通文明示范协会全力支持,联合东坑公安分局共同举办的交通安全“大篷车”巡回宣教活动,正式驶入东坑镇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为这家拥有数千名员工的企业带来一堂沉浸式、互动式、场景式的交通安全公开课。
汽车落水后的60秒逃生路线
19时许,细雨绵绵地笼罩着现场,空气湿润而清爽,地面映出一片片浅浅的水光——篮球场上,蓝白相间的帐篷在雨雾中排成一条柔和的色带,印有“文明交通 携手共创”字样的主背景板被雨水轻轻洗刷,色彩愈发鲜亮。尽管天公不作美,但企业员工参与热情高涨,数百名员工在12个互动体验区前排起长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夜间交通安全课”。
轿车落水后,司机和乘客应该如何自救?在汽车落水自救+破窗演示项目现场,交警现场拆解“黄金60秒”求生步骤后。讲解员像拆弹专家般,把“黄金60秒”拆成四步口令:“0-10秒,深呼吸解安全带;10-20秒,试推门把手;20-40秒,若车门不开,立即降窗或开天窗;40-60秒,断电瞬间,用破窗器或头枕一击定乾坤!”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下,主驾驶车窗被打碎。
现场还邀请群众坐进车内体验破窗,工作人员将一把红色车载破窗器递给参加体验的群众,他坐进副驾、关门、上锁,动作一气呵成。只见他拇指轻按破窗器尾端,“啪”——清脆如鞭炮,整块钢化玻璃瞬间塌陷成钝角颗粒,时间定格在2.7秒。
“比我想的快十倍!”参加体验的群众探身而出,“感觉以后再遇到车辆落水也不会害怕了,破窗好像也不是啥难事了”。现场围观的群众跃跃欲试,每一次“哗啦”碎响,都伴着场外掌声与手机快门声,将“落水自救”从纸面知识刻进肌肉记忆。
实景体验打破传统宣教壁垒
“注意!现在您正站在大货车致命盲区!”在“致命盲区—大货车视野实景演示”区,陈先生坐在驾驶座上,透过雨帘望向车外,发现站在地贴标识区的同事竟完全“消失”在后视镜中。民警手持扩音器,结合LED屏播放的雨天货车事故案例,重点解析内轮差与视野盲区的叠加风险:“雨天视线模糊,盲区范围会扩大30%,务必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现场发放的《盲区避险指南》被员工们塞进防水袋,成为“雨中通勤宝典”。
毗邻的“眩晕挑战—酒驾VR实感测试”区惊呼连连。戴上模拟酒驾眼镜的员工在湿滑地贴上踉跄难行,技术员小林连撞三个雪糕筒后摘下眼镜感叹:“雨天路滑再加酒驾,简直是‘死亡组合’!”民警顺势科普:“东莞去年多起亡人事故与酒驾相关,雨天酒驾风险指数翻倍。”
随着“砰”一声闷响——“安全头盔防护测试”区,一把锤子狠狠砸向悬挂的头盔。碎片四溅,人群中发出惊呼。民警趁机举起另一只通过3C认证的头盔:“同样力度,结果完全不同。”她邀请排队的员工上台体验,一名员工第一个举手。锤子落下,头盔仅出现轻微凹陷。“如果这是你的脑袋呢?”民警望向台下,雨珠顺着她的睫毛滚落,“生命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现场员工们冒雨排队,工作人员纷纷用锤击测试对比优劣:“合格头盔受3公斤冲击仅留划痕,劣质头盔一砸就裂!”王女士捧着新头盔笑道:“以前觉得头盔是应付检查,今天才知道是保命神器。”
在“你问我答—交通标识闯关”区,15块荧光交通标志牌在雨中格外醒目。员工需在10秒内答出“黄色三角标志”含义,答对3题即可集章。“这是注意行人标志!”参加活的张先生快速抢答,民警补充道:“雨天行人穿深色衣物可见度降低,见到此标志需提前减速。”一旁的“你划我猜”区更上演“雨中即兴剧”,员工用肢体演绎“鬼探头”“开门杀”等情景,笑声与科普交织。
警企共治织密夜间出行“安全网”
下来,东莞交警将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大篷车”进企业巡回宣教活动,让员工们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情景体验,上好每一节“交通安全教育课”。用全方位、多样化、延视角的创新方式,带动身边家人、朋友共践交通安全文明,为每一个在岗位上拼搏的他们编好“平安网”,共建共创文明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