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大在行动76|东莞人大精准发力系统施策 助力产业体系向新图强
东莞+ 2025-07-29 17:48:24

设立综合工作专班、印发专项工作方案、设立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建好用好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九个一”组合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贯穿今年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也是东莞人大发挥助推作用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锚定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以及我市构建“8+8+4”产业体系目标任务,通过人大与政府协同联动、组织四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等,精准发力系统施策,发挥代表作用服务产业链,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提升,精准培育壮大优质产业,大力孵化哺育新兴产业,前瞻规划布局未来产业,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效能,为东莞现代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助力。

△7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招群率队视察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成立综合工作专班,举全市之力助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初,全省高质量大会作出了“产业体系向新图强”的重大部署,并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作用”。为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近日,我市正式成立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综合工作专班(下称“工作专班”)。

工作专班设计上突破传统行政壁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晓棠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预算工委、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以及市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工作专班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市加快构建“8+8+4”产业体系目标要求,发挥全市四级人大代表的优势和作用,与市政府密切协同,定期召集市人大机关、市政府部门及有关园区、镇街等召开专题会议,谋划部署重点工作,会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特别是跨部门、跨地域的重大问题,更好地把民智民意汇聚到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来。”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设立工作专班,助力市政府、各部门、各园区和各镇街等深入贯彻省委、市委部署,形成工作合力,为东莞现代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助力。

工作专班由市人大机关承担日常运转职能,并将四级人大代表深度嵌入产业决策全链条。市人大常委会成立6个专题调研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全国、省、市、镇四级人大代表通过走访调研、联系群众等方式,听民声、聚民智、凝共识,构建企业诉求直通决策层的“民意快车道”。

专题调研小组将围绕培育壮大优质产业、孵化哺育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从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提质增效、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短板,广泛听取意见,汇聚民智民意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及时形成调研报告供市委参考。

开展“九个一”工作,四级人大代表深度嵌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首要任务,列入“一要点四计划”,并在年度监督计划中专章部署,贯穿立法、监督、决定、代表工作全过程。

“要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东莞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希望加大科创投入,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招群率队走进拓斯达、华贝电子、数字集团等企业调研,拉开了东莞人大“助AI企·献良策”活动序幕。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东莞人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省人大工作安排及市委中心工作,印发《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重点抓好“九个一”工作。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在产业提质增效的监督工作中,打出系列“组合拳”。

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开展“助AI企·献良策”活动。今年5月-6月,市镇人大联动,成立“6+1+32”调研组,组织四级人大代表集中一个月深入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通过大走访大调研,调研组梳理出算力资源不足、数据标准不统一、工业大模型适配差、AI人才结构性短缺等核心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靶向,助力市政府“一号文”加快实施。

监督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力提速。今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选取若干个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行市镇人大联动,组织四级人大代表集中视察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分别率6个视察组,前往南城、道滘、松山湖、大岭山、厚街、长安、东坑、横沥、塘厦、洪梅、望牛墩等镇街(园区),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督进度、听诉求、找问题,以点带面,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检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实施情况并开展专题询问;真督实办《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 大力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议案》,助推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把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嵌入计划规划、预算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债务管理等关键环节监督之中。

规划引领、内涵式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持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镇空间格局,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发出调查问卷和提纲31份,召开调研工作会、座谈会7场,综合分析制约内涵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制度-创新-生态”三位协同的优化路径。

激活代表履职引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建议加快“链主”企业认定奖励、增资扩产补贴等政策兑现;建议优化惠企平台“免申即享”功能,扩大覆盖范围;建议精简以旧换新政策流程,压缩时限……

近日,一条条直击东莞营商环境“堵点”的好建议,通过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收集起来。这背后,是市人大常委会靶向施策对代表履职的深度赋能。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创新设立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下称“监测点”),依托15家高新技术民企中人大代表掌托人+人民代言人的“双重身份”优势,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经济大市挑大梁注入法治保障新动能。

“常委会赋予监测点监测政策宣传是否到位、审批工作是否快捷、行政执法是否规范、涉企服务是否高效等职责,并保障监测点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对东莞营商环境‘望闻问切’,确保问题真发现、真解决。”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监测点通过低成本、高效率收集原汁民意,将“厂门口的问题”转化为高质量建议,打通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后一公里”。监测发现,部分企业反馈学习先进经验难、产业链协同弱、检查频次高,建议组织重点企业赴标杆单位对标学习数字化转型;对合规记录良好企业,探索降低检查频次,强化企业自治,优化监管资源配置。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建议,精准反映政府服务效能短板,将有助于人大提升监督刚性,打通惠企“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把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坚实根基和强大动力,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今年7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动员全市四级人大代表在现代化体系建设大潮中奋勇争先,聚焦“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多样履职活动。

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及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先后走进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带动全市人大代表积极进站履职,面对面倾听民声民意,推动代表主题活动走深走实。

丰富代表活动载体,拓展代表履职渠道。市人大常委会把建好用好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发挥代表作用服务产业链的重要抓手,依托已经建成的毛织、食品和服装行业联络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专业特长和行业优势,搭建起实用、管用的助力产业发展的履职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内行人”解决“专业事”。

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联络站+行业”模式,开辟人大代表专业化、精细化履职路径,使代表履职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代表们能够更精准地对接产业“卡脖子”环节,将一线调研中收集的民意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更好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文字:吴金华 图片:程永强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