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累计确诊超3000例基孔肯雅热!100张实拍图告诉你,传播病毒的蚊子哪里来的
东莞疾控 2025-07-24 17:23:02

7月23日,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2025年7月22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934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禅城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2025年7月22日,禅城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47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和祖庙街道,均为轻症病例。

南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2025年7月22日24时,南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07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均为轻症病例。
三水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2025年7月23日12时,三水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5例,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和云东海街道,均为轻症病例(注:大塘镇病例因排除诊断于7月23日上午订正为其它疾病)

 

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 基孔肯雅热没有人传人的现象
7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

图片

段蕾蕾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基孔肯雅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等。段蕾蕾提示,有疫情的地方要迅速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
此外,段蕾蕾建议公众做好个人防护。白天外出时建议穿浅色的长袖衣裤,裸露的皮肤要涂抹 含避蚊胺或驱蚊脂 的驱蚊产品来驱蚊,避免在树荫和草丛等蚊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家中要安装纱门和纱窗,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使用蚊帐,必要时配合使用电蚊拍和蚊香液灭蚊。个人如果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的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者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世卫专家就基孔肯雅热发警报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2日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当天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阿尔瓦雷斯说,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而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给卫生系统带来压力。

据阿尔瓦雷斯介绍,大约20年前,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印度洋区域大规模暴发,影响约50万人。感染者大多出现高烧、关节疼痛、疲劳等急性症状,极少情况下可能死亡。

阿尔瓦雷斯说,今年以来,法国在印度洋的属地留尼汪岛估计有大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在印度以及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出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此外,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近日报告输入性病例,并发现本土传播病例。

阿尔瓦雷斯说,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在大多数热带国家存在。世卫组织正支持成员国研发实验室诊断方法、培训人员、加强医疗保健系统,并扩大监测范围以追踪和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

 

100张图告诉你传播病毒的蚊子从哪里来

 

 

伊蚊(花斑蚊)是依靠积水繁殖后代的

预防基孔肯雅热

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蚊子的藏身地到底在哪 

 这些盲区,90%的人身边都有 

 

 

积水容器:

图片

 

花盆:

图片

 

花盆托盘:

图片

 

水生植物盆栽积水:

图片
图片

 

废弃塑料盒:

图片

 

废弃玻璃碎片:

图片

 

废弃泡沫盒:

图片

 

废弃金属盒:

图片

 

废弃一次性水杯:

图片

 

硬化土壤:

图片

 

废弃花盆碎片:

图片

 

莲花缸:

图片

 

废弃瓦砾:

图片

 

废弃轮胎:

图片

 

落叶、树皮:

图片

 

叶腋:

图片

 

竹管:

图片

 

树洞:

图片

 

假山水池:

图片

 

闲置水池:

图片

 

草地:

图片

 

废弃管道:

图片

 

塑料管:

图片

 

空心金属杆:

图片

 

水表盖:

图片

 

废弃路障:

图片

 

路障底盘:

图片

 

倒扣垃圾桶底部:

图片

 

塑料桶盖:

图片

 

空调外机顶部:

图片

 

太阳伞插孔:

图片

 

消防栓底环座:

图片

 

水管底环座:

图片

 

垃圾桶烟蒂盛放器:

图片

 

地面积水:

图片
图片

 

屋顶积水:

图片

 

电梯井:

图片

 

排水沟:

图片

 

明渠:

图片

 

内涌河:

图片

 

井盖钥匙孔:

图片

 

水坑:

图片

 

水井:

图片

 

蓄水池:

图片

 

冷却塔:

图片

 

搅拌机:

图片

 

水桶:

图片

 

塑料布:

图片

 

雨布:

图片

 

洗衣池:

图片

 

室外烧烤炉:

图片

 

香炉:

图片

 

石雕:

图片

 

废弃建筑垃圾:

图片

 

只要街坊们家里还有积水,蚊子就能继续“逍遥”,今天叮叮你,明天叮叮我,后天叮叮他,在人群中“搬运”病毒,给各位街坊带来健康威胁。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既然都知道蚊子是怎么“混进来”的,又躲在哪里,只要咱们一起出力,消灭它们就有办法了!
 
关键就在清理积水和防叮咬:

 

 

清积水(无积水无蚊虫,灭蚊最有效!)

 

室内

  • 植物换水: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 电器积水: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 阳台容器:注意清理阳台或窗台等露天场地的积水容器;用过的容器,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场所。

 

图片

 

室外

  • 封:封盖好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等。 

  •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等。 

  • 排: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水养植物、竹筒/树洞/轮胎、建筑工地和绿化带等积水。

  • 清: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

     

图片

 

 

防叮咬

 

室内
  • 装: 家居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在纱窗上喷洒杀虫剂效果更佳。
  • 驱/灭: 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也可根据需要使用市售的气雾剂、蚊香等卫生杀虫剂。
  • 洗: 及时洗澡,保持干爽。
 
室外
  • 隔: 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 驱: 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
  • 避: 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时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来源:南方都市报、东莞阳光网等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