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溪源自武夷山脉的铜钹山,百里溪流由缓到急,翻山越岭,穿城过乡,一路奔腾到信江,交汇处像个喇叭口,水面烟波浩渺,水底暗流涌动。
一川两岸,北岸深山密林,人烟稀少,南岸饶州郊区,村落密集。
喇叭口不是地名,后来才有一个十里八乡传颂的名字:和尚渡。
南岸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座小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收养了一帮孤儿,师徒相称,徒儿们自幼剃度。落发为僧的小和尚,跟着师父化缘修行,诵经祈福,吃斋念佛,空闲时间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勉强解决日常温饱。
老和尚出家前是个有名的木匠,做龙舟的手艺非常好,堪称一流,远近闻名。很多村庄都请他出马打造龙舟,只为一年一度的全县龙舟大赛能够夺魁。
每次新造龙舟或是维修破舟,众徒都需帮忙打下手。劳累之余,徒儿抱怨,师父,您不是说我们出家人不理红尘俗事吗?咋又为他们干这苦力活?
切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将以武功定祸乱,相以文学兴太平,出家修行亦如海中泛舟。我佛门弟子要常存慈心,常行善事,广结善缘,广种福田。
那为何不计报酬,拒收施主们的钱财?咱们辛辛苦苦换食物也无不妥。
不积财,不贪财,乐善布施。为众生出力是内财布施,出钱是外财布施。为众生断烦恼、开智慧是法布施。令众生身心安稳,没有恐惧是无畏布施。
小庙山门的河道旁常常停泊着龙舟,也为下山进城,进城上山的百姓提供了方便。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渡口,因为老和尚是渡船人,故名和尚渡。
有一次风高浪急,一叶扁舟侧翻,吓坏了摆渡的老和尚。当他抱着一名妇女回到庙里时,徒儿们惊呆了。妇女落水昏迷,湿身照尽显曲线美。老和尚吩咐众徒赶紧搭把手抢救,不要做伸长脖子的呆鹅。徒儿说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
阿弥陀佛,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贪财贪色,贪名贪利是修为大忌。凡事不可停留在表象,不可浅薄去理解,遁入空门不可有七情六欲。出家人普度众生,慈悲为怀,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我眼中施主不分男女,这是一条人命。
听了师傅的禅语,众弟子才点燃火堆,熬好姜汤,为女子更衣拔罐。
饶州县每年都会举行龙舟赛,这是当地的盛事,百舸争流,十分壮观。经费村民集资,商户赞助,只为博取一个好彩头。以村为单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赢了喜洋洋,放炮仗,获嘉奖,输了跪祠堂。有时也会因为摩擦发生争斗,赛场变战场,双方群殴大打出手,头破血流,赢了坐班房,输了进病房。
一个村霸把窝囊气发泄到老和尚头上,怀疑龙舟做了手脚,导致他们输了,对手赢了。为此纠集一帮地痞流氓冲进小庙,耀武扬威实行打砸抢。
弟子们心慈手软吃了亏,事后要报官,被师父制止。老和尚劝诫,冤冤相报何时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恶人欺我辱我如恶犬,岂可以牙还牙人咬狗?恶人嫉妒、毁谤、侮辱、陷害,要忍受,不生嗔,不报复,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一切随缘不攀缘。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四军与日寇大战,死伤惨重,为保存实力,战略转移到深山休整。鬼子们紧追不舍,生死攸关之际,老和尚带领众徒用龙舟将我军残部迅速秘密运送到对岸。随后敌寇赶到,威逼和尚引渡,弟子们誓死不从,宁做刀下鬼,不做亡国奴。老和尚斥责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修积功德。弟子们不解,却不敢惹恼师父,憋着一肚子气划桨。
溪水过半,老和尚慷慨说道,不做国贼、不谤国主、不犯国制、不漏国税,保家卫国就是功德圆满,我们与东洋鬼子同归于尽才无愧龙舟精神。
龙舟侧翻,众人遇难。多年后,唯一幸存者临终前讲述了这段平凡而伟大的往事,谁曾想一辈子窝窝囊囊修地球的老农竟是还俗的小和尚,成了抗日英雄。和尚渡因此名声大噪,现在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我为祖上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