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给我们全体村民回信了。”
“期盼东莞亲人常回家看看。”
盛夏时节,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与激动之中。不久后,嘎拉村全体村民给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写了一封感谢信,与东莞人民分享这份喜悦。
乡亲们在信中说,嘎拉村民过上好日子、获得一份又一份的荣誉,离不开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无私援助,离不开历届东莞援藏工作队的倾力付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
一封感谢信
“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好政策带给嘎拉美好生活”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嘎拉村的乡亲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汇报村里发展变化情况,表达感恩奋进、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心。
时隔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当这个好消息传来,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总书记来过我们村,那一天我们永生难忘!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家就想着借这封信,向总书记汇报如今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边巴说。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曾到嘎拉村看望慰问村民群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该村近年来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
▲嘎拉村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嘎拉村积极拥抱时代机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桃花经济”、乡村旅游和观光采摘等特色产业,热情邀请四方游客前来赏桃花烂漫、睹雪山壮美、品鲜果甘甜,乡亲们吃上旅游饭、生态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子。
总书记的回信,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心田。吃水不忘挖井人,洋溢着幸福的嘎拉村民,提笔向3000多公里之外的东莞人民写下了一封情感真挚、满怀敬意的感谢信。
乡亲们在信中说,近年来,嘎拉村民过上好日子,获得了一份又一份殊荣。“每每想起这些,更加坚定我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都会让我们想起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全体东莞亲人对我们的无私援助;都会让我们想起历届东莞援藏工作队到我们嘎拉村调研谋发展的情景。”
一个援藏群体
“他带领我们改变村容村貌、打造桃花源景区”
嘎拉村坐落在尼洋河畔,是一个因桃花盛景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村庄。每年春天,占地278亩的1253株野生桃树竞相绽放、花香满园,吸引着天南海北越来越多的游客,桃花美景的名声也越传越远,赢得了“桃花村”的美誉。
在边巴看来,2014年开始的“桃花村”蝶变,离不开东莞援藏团队的谋划与付出。在感谢信中,乡亲们特别提到了嘎拉村的“小康参谋”——东莞第七批援藏干部,原林芝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孙世宏,“是他带领我们改变村容村貌、打造桃花源景区。”
2014年,孙世宏曾多次带队前往嘎拉村调研,提出“整合资源、村景合一、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并筹集860万元援藏资金,建设嘎拉小康示范村。
▲2014年,东莞第七批援藏干部孙世宏深入嘎拉村调研
▲嘎拉桃花村品牌声名远播,吸引四海宾朋
这是嘎拉村旅游转型的起点。在当地干部群众和援藏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嘎拉村铺上了硬化路,明亮的路灯点亮高原夜晚,崭新的村卫生室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施。东莞援建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则成了大家分享知识、丰富精神生活的温馨家园。
近几年来,嘎拉村生态旅游内涵越来越丰富,村里还组织了运输队,开辟了采摘项目,富民兴村的产业多样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
巴宜区米瑞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尼玛伟色,曾担任嘎拉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他心中,东莞援藏干部这个群体,是一个务实、能干、无私奉献的“符号”。
▲嘎拉村旧貌
▲如今的嘎拉村
多年来,一批批优秀的东莞专家、技术骨干不远万里,深入这个高原小村,带来先进理念、实用技术和宝贵信息。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养殖,指导乡亲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帮助大家开拓特色产品销售渠道。
今年4月桃花节期间,嘎拉村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360万元,村里的野桃花开出“金花”来。
乡亲们在感谢信中说,“在你们倾力帮扶和大力推介下,‘嘎拉桃花村’品牌声名远播,吸引着四海宾朋。”
一往山海情深
“期盼东莞亲人常回家看看”
嘎拉村的巨变,正是在党的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东莞援藏工作的一个缩影。
达瓦坚参是嘎拉村脱贫致富的代表,这几天,正忙着在田地里割草。他是一名司机,每年运输收入有十几万元,占了他收入的大头。4年前,总书记走进他家里,激励着他不断奋进。
“感谢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让我们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好,致富的劲头更足,我们要把握机遇,努力提高收入!”达瓦坚参真挚地说,东莞援藏干部把他们落后的村庄建成旅游区。“不仅仅是我们一个村,还有很多村”。
2014年以来,一批批东莞援藏干部作为谋划者、引领者与建设者,与当地干部、人民一起,打造了一个个康示范村,推动社会和谐、产业兴旺、民生和美的乡村振兴之路在雪域高原不断延伸。
▲嘎拉桃花村
巴宜区布久乡小康示范镇,是东莞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打造的精品项目。项目投入援藏资金4320万元,整合了旅游资源,配套了特色高原产业,实现了产业精准扶贫。
东莞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投入3800万元,实施世界柏树王“提质扩容”项目,着力打造成4A级景区。在此基础上,东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接过“接力棒”,投入援藏资金6600万元,完成6个生态保护子单位项目,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带动景区增收、村民创富。
得益于东莞援藏工作,过去三年,红色立定村从放牛养羊到发展藏式民宿、高原农业从“靠天吃饭”向“智慧生产”转型,布久乡小学加入松山湖无痕教育集团,农夫山泉生产基地把林芝好水“搬运”给全国消费者……“雪域江南”跃动着发展的强劲脉搏。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在感谢信中,嘎拉村民发出了盛情邀请,“期盼东莞亲人常回家看看,共赏桃花烂漫,共话山海情深!”
乡亲们说,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无私支援的恩情,温暖着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相信在你们的持续关怀下,‘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将越开越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