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准军校生陶坤手中,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录取通知书还带着油墨香。这一天,由长安镇武装部和当地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走访慰问队伍便登门,为这位即将踏入军校的青年送上祝福与期许。这份鲜红的通知书,不仅凝结着陶坤十年寒窗的汗水,更承载着他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坚定理想。
家国情怀系心间
高挂“热烈祝贺陶坤同学被信息工程大学录取”横幅,送上鲜花表示祝贺,为其佩戴“携笔从戎 无上光荣”绶带……此次上门祝贺,正是长安镇深耕国防教育的缩影。这不仅是对陶坤个人的肯定,更是对适龄青年“携笔从戎 建功立业”的生动动员。

面对前来慰问的队伍,其父陶维奇难掩激动,“非常开心!孩子去军校既能圆他自己的军校梦,也是在圆我的军旅梦。我年轻时向往军营未能如愿,这次孩子考上军校,是两全其美。”他希望儿子在新的学校好好学习,尽快融入部队大熔炉,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是什么让陶坤矢志军营?他的回答饱含深情。历史的沉痛教训让他深知国防与科技强大的重要性;国防教育电影、纪念馆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与军人的担当;军人“或镇守边疆,或冲战沙场,或防洪救灾”的身影,在他心中如“一座大山般伟岸”,是“人民心中最坚硬的靠山”。这份源自历史的使命感与对英雄的崇敬,成为他选择军校的强大动力。
严阵以待新征程
谈及军人身份的责任与“强军梦”,陶坤理解深刻。他认为“强军梦”意味着“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保家卫国”,意味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他计划在大学努力学习党的知识,锻炼强健体魄,掌握过硬专业知识,“以知识为武器”,培养良好军人作风,努力成为“强军中的一分子”。

“通过网络和军校生分享,对军校的严格管理已有了解。”陶坤说,最期待军校的体能和日常训练,认为这能锻炼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军队战斗力与纪律性。
“最担忧的是涉及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学习难度,计划在大学投入更多精力学好学透。”为此,陶坤已在积极准备:知识上,提前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备考英语四级,保持学习状态;体能上,坚持力量训练和长跑;心理上,通过观看军校宣传片进行心理建设,并对集体训练生活充满向往。

“希望将军校所学贡献于国防事业。”陶坤说,他将专注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立志将其“与军事领域融合”,从信息、计算机、云端层面建设国防事业。
“人生是旷野,但行走需要灯塔指引”。陶坤分享道,对于想报考军校者,需提前半年甚至一年了解准备,关注视力要求、政治考核条件、体检标准,并提前锻炼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