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三人制聋人篮球比赛,在“全国篮球城市”东莞圆满收官。这场为期四天的赛事,既是国内残疾人体育竞技的最高舞台,更是东莞以“无碍”服务托举残疾人体育梦想的生动实践——从无障碍设施的全面升级,到精细化赛事保障,这座城市用包容与温度,让每一名运动员在追逐梦想的赛场上,听见篮球击地的回响,感受平等与尊重的力量。
赛场上,聋人运动员们以别样的竞技语言,诉说着对体育精神的热爱与追求。压哨绝杀的瞬间,他们振臂高呼,尽管听不见掌声,但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溢于言表;加时鏖战中,他们默契配合,通过眼神、手势乃至地板的震动来感知战术,每一次传球与投篮都凝聚了超越常人的专注与坚持;逆转取胜后,他们激情相拥,用身体的力量打破沉默,用篮球的节奏奏响生命的最强音。“他们虽然听不见,但他们的每一次跃动、每一次投篮,都是对生命最响亮的赞歌。”一位深受感动的观众如是说道。
本届赛事,东莞以全方位的保障体系,为残疾人运动员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无障碍”屏障。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体育馆精心打造了无障碍更衣室和无障碍卫生间,确保每一位运动员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参赛;酒店房间内,贴心的闪光门铃和紧急呼叫按钮等设备的安装,更是为运动员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专业团队的驻场保障、24小时响应专线的开通以及“院馆对接”快速通道的建立,都确保了急救“绿色通道”的高效畅通。
值得一提的是,230余名“小海豚”志愿者的身影也成为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投身于出行指引、用餐陪同、比赛协助等各个岗位中,以细致入微的服务诠释着志愿精神。同时,多名专业手语翻译志愿者的加入,更是让线上线下的沟通变得无障碍,让每一位运动员都能感受到来自东莞的温暖与关怀。
赛事尚未结束,各代表队住宿酒店的留言墙已被感谢便签填满。“闪光门铃太贴心了”“24小时手语服务让人安心”……这些手写文字背后,是东莞赛区构建的全方位保障体系。为了办好本次赛事,残特奥会东莞赛区成立了聋人篮球单项竞委会,设置10个处室,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融入每个环节,为参赛者们铺就了顺畅、舒适、温暖的逐梦之旅。
三人制聋人篮球资深裁判闫育东说:“在这次赛事中,东莞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充分体会到了东莞人民的热情和周到服务。”
“连续作战虽然很累,但现场球迷一直给予我们鼓励,我们一直咬牙坚持,很开心我们夺冠了,进步了。”福建队选手杨哲恺说道。
“东莞一流的赛事组织和完善的保障服务,为队员们创造了最佳竞技状态。”山东队教练聂峰感慨道,“我们的队员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在职人员,但大家每次训练都全力以赴,这份坚持终于在今天收获了回报。”
当终场哨声响起,东莞不仅成功举办了一场高水准赛事,更以城市之名,为“平等、融合、共享”的残健共融社会写下生动注脚。这场没有“声音”的篮球盛宴,恰是对“全国篮球城市”最生动的注解——在这里,每一个梦想都能被看见,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