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注册志愿者突破2400万人,志愿服务队伍超14万支
南方日报 2025-07-20 12:18:26

7月18日,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吸纳了一批来自各地区各行业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工作者,以更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联合会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当下,志愿服务已成为广东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广东注册志愿者突破2400万人,已标识志愿服务组织达2300多家,志愿服务队伍超14万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i志愿”系统吸纳港澳注册志愿者超3.6万人,累计服务时长突破80万小时。

近日,省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加强全省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体系建设的工作指引》(简称《工作指引》),明确各市、县(市、区)要持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积极推动组建本地志愿服务联合会,并由本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力争2026年底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网络。

广东志愿服务创造多个“全国率先”

率先为志愿服务立法,颁布《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率先推进志愿服务数字化,打造“i志愿”系统并与澳门志愿平台互联互通;率先调整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新设省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调整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和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率先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出台《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 高质量推进“志愿广东”建设的实施意见》……

广东在社会建设上先行先试,志愿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多个“全国率先”。

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于2008年12月,是全省性、联合性、枢纽性社会组织。根据机构改革有关要求,去年12月,联合会主管单位变更为省委社会工作部后,坚持“党管志愿服务”原则,聚焦中心大局和主责主业,发挥“引领、联合、服务、促进”职能作用,擦亮特色品牌,有力推动全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大会审议通过《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章程(修正案)》,选举增补第三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副监事长、监事。吴祖清当选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总工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志愿服务学院等6个单位增补为联合会副会长单位,温元麟增补为联合会副会长(兼任法定代表人),赵广军增补为副监事长,肖金增补为监事。香港、澳门的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列席会议。

推广志愿时长计入学分等激励机制

义诊、义剪、消防宣传、金融知识普及……志愿服务是全社会参与的崇高事业,人人可为,处处可为。

“每一次志愿服务犹如一束微光,汇聚大爱,温暖人心。”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崔建军说,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实践,要搭建推动全省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专业化、生活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学子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介绍,学校与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了多轮探讨,特别是在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接下来,我们将整合校内外资源,与联合会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志愿服务宣讲等领域构建共建共享机制。”李凤亮表示,学校将重点打造“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发展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顾作义表示,下一步将强化政策倡导与机制创新,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构建“政策赋能、资源赋能、创新赋能”三位一体的促进体系。

“我们将推广志愿时长计入学分、‘时间银行’服务兑换、社区服务积分兑换、企业‘带薪志愿假’、志愿服务纳入评优评先及招工加分机制,推动党费工会费支持志愿服务项目,更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服务动能。”顾作义说,联合会还将整合公益基金会、企业基金会等力量,实施“牵手计划”促进区域协作,建立资源协调机制强化支撑体系。

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如今,志愿服务事业迎来提质增效的战略机遇,也面临质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擦亮“志愿广东”品牌,需要全省上下各方面共同努力。

“各地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和省直各有关单位,要做好各项服务保障,逐步落实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嘉许激励保障,为我省志愿服务事业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持。”崔建军说。

日前,省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工作指引》,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聚焦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体系,强化枢纽、专业、引领三大功能。

聚焦健全全省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体系,《工作指引》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志愿服务联合会下设不同领域的专业工作委员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积极组建志愿服务联合会;另外,鼓励省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牵头成立本行业本领域本系统志愿服务联合会,统筹推动相关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工作指引》指出,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联合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志愿服务联合会应设立党的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要通过组建联合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开展党的工作。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联合会应在章程中对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并为自身党群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支持。

聚焦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指引》要求,要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注重在志愿服务需求调研、策划设计、项目管理、沟通协调中运用社工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另外,要建立由专业社工、志愿者骨干、专家学者组成的志愿服务督导团,深入城乡社区,帮助志愿服务组织(团队)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创新项目、提升能力。

新时代的志愿服务需要与数字化同频共振、协同共进。《工作指引》提出,要规范有序推进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打通信息系统数据接口,全面对接“中国志愿服务协同平台”“i志愿”等平台,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信息实时互通、精准高效。

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通讯员 岳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