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龙中学 张梦菲《不灭,精神的火炬》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7-18 23:16:50

八十年光阴流转,抗战烽烟已散作历史尘烟,然东江纵队的精神火炬从未熄灭。这簇诞生于莞邑大地的火焰,于铭记历史时引燃信仰之光,在践行使命中高举担当之焰,更借**创新传承播撒希望星火,终成照耀当代青年征途的永恒明炬。

引火,铭记的历史。

历史是民族的灵魂,铭记历史以葆民族存世。君不见东莞大岭山遗址的战士家书展品,字迹漫漶却字字灼心:“火种不灭,中华必兴”;君不见纪念馆“铜锣寨七勇士”,为护群众转移引爆炸药与敌同尽,其壮举如烈焰照亮黑暗……文物点火,成为精神火炬的源头,故事燃薪,诠释精神火炬的意义,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铭记历史过往,触摸历史遗存,怀揣敬畏之心擦亮燧石,让东纵精神火炬从历史深处燃起第一簇火苗。

举火,践行的使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当代的行动是支撑火炬的筋骨,践行方显精神伟力。你瞧,2022年东莞抗疫中,中学生组建“东纵精神志愿队”,为封控区运送物资,白衣为甲的身影与昔日东纵交通员重叠;你再看,松山湖学子受东纵“土法研制地雷”启发,研发“沙漠集水装置”获国际金奖,将战时智慧转化为科创火种……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高举火炬的臂膀从未放下——变的是战场形态,不变的是“以行动护家国”的火炬内核。吾辈青年当不负历史,不负国家,践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传火,发扬的精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创新表达化作长风,致东纵精神生生不息。可以看见,高中生开发“东纵AR火把”APP,扫描遗址即现3D战士擎火炬讲述历史,使革命火种在数字空间永不熄灭;东莞校园将东纵故事改编为街舞剧《燎原》,霹雳舞步化身跃动火苗,在B站播放破百万,实现Z世代“精神圈粉”……当火炬借创新长风跨越时空,东纵精神便在青春话语中重燃。青年们啊,我们要坚定的,满怀希望地接过,传递火炬,以此点燃千万中华的胸口火焰!

八十年风雨,东纵精神火炬从未黯淡。从历史燧石中引火,我们在血色家书中读懂信仰的温度;以实践臂膀高举火把,抗疫与科创战场见证薪火相传;凭创新长风播撒星火,AR光影与街舞热血让火炬照亮星空。这簇火,是荔枝林中的点点星火,终成今日东莞的万家灯火——而你我,皆是执火者!

惟愿此炬,烧破长夜,照彻天壤;惟愿此魂,历千载祀,共日月长光!

作者:东莞市石龙中学高三16班张梦菲;指导老师:李侬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