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交融:党震水墨写生中的生命印记与自然灵韵
写意黄江 2025-07-17 10:35:00

党震

1973年生于山东济南

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

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兰州交大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墨彩交融:

党震水墨写生中的生命印记与自然灵韵

文/邓浩凡

 

正在黄牛埔美术馆举办的“墨分九色——当代水墨九人展”,国家画院党震副教授的参展作品,均为近期在洛阳和嵩山写生的佳作,展现了他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对当代人物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他的绘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打破传统范式,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景观。人物肖像直抵灵魂深处,嵩山写生以独特视角与墨彩交融,构建出充满现代诗意的自然灵境。 

 

 

肖像系列之一肖像系列之一

肖像系列之二肖像系列之二

肖像系列之三肖像系列之三

 

党教授的人物写生作品,呈现出一种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风格,笔墨灵动而富有表现力。线条简洁流畅,不拘泥于细节的刻画,而是注重人物的神态和精神的捕捉。笔墨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以简驭繁,以形写神。画作中墨色的运用非常到位,浓墨与淡彩轻染相互映衬,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墨色的变化赋予了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的表情和情感。整体色彩基调偏于淡雅,不追求浓艳的色彩刺激,而是通过水墨和少量色彩的微妙变化,营造出一种含蓄内敛的意境,更显中国画的韵味。《肖像系列之一》《肖像系列之二》刻画的是画家老友吴非和杜小同老师,《肖像系列之三》为普通百姓,人物神态各异,或沉思、或平静、或略带疲惫,但都透露出岁月沉淀的沧桑感和人生的阅历。画家对中老年人的关注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跃然纸上。《肖像系列之四》则展现了年轻女性的青春活力和美好,人物的姿态和神情都较为放松,线条也更加柔和,色彩也更为明快,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自信。格子外套的纹理颇具现代感,与中国画的笔墨相融合,体现了画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尝试。《肖像系列之五》和《肖像系列之六》,则吸收了水彩画的一些表现手法,色薄而厚重。党教授的这些人物写生国画,既体现了他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又展现了他对当代人物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他的作品不仅是形象的再现,更是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创造,值得细细品味。其写生作品既有学院派的严谨,又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兼容并蓄,融合各种绘画门类的表现技巧,展现了他对艺术的开放态度,在当代人物画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肖像系列之四肖像系列之四

肖像系列之五肖像系列之五

肖像系列之六肖像系列之六

 

另外五幅国画山水,是他带学生在嵩山写生时的作品,以轻盈灵动的笔墨和色彩,捕捉了嵩山不同角度下的自然风光,鲜活靓丽,令人耳目一新。画家跳脱出传统山水画的程式,以一种更为个人化、现代化的视角和表现技法去解读自然。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格调,色彩明快而不失沉稳,用色大胆而不失和谐。画家善于运用水墨的晕染和斑斓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诗意,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境。《嵩山写生之一》着重描绘了山脚下的景象,水墨氤氲,仿佛置身于潮湿的山涧之中。树木的形态各异,枝干遒劲有力,展现出勃勃生机。《嵩山写生之二》则将视线拉近,聚焦于岩石与树木的组合。画家用雅致的色彩晕染出岩石的轮廓,再以水墨渲染出岩石的质感,植被的翠绿与岩石的斑驳相互映衬,生机盎然。《嵩山写生之三》描绘了丛林深处的景象,光影斑驳,树影婆娑。画家巧妙地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通透空灵。溪水的流淌,则为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感。《嵩山写生之四》笔墨奔放,色彩浓烈,描绘了远山近树的景象。红色的背景,更衬托出山峰的巍峨和树木的生机。这幅画体现了画家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尝试,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嵩山写生之五》以氤氲的水墨晕染出一片朦胧的山水意境。用色淡雅而富于变化,绿意点染山间的树木,与山石的浅赭色相互映衬,生机盎然。前方水面,则以沉稳的蓝色调和,与山石的暖色,形成冷暖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画面笔法看似随意,实则精妙,将嵩山的幽静与空灵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将观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在嵩山写生

文/党震

 

初夏,嵩山,我和学生一起写生。时间在极度饱和的状态下,似乎可以变得缓慢,或者说因为充实而更体现出价值。这一次的十二天里,大家都画的很过瘾。

 

我尤其欣慰于学生们能根据各自不同感受,画出眼中与心里不一样的风景。写生嘛,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万物各美其美。但事物本身在那里,本来是没有什么关乎于美的牵连,是我们观看的方式,因为那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因为观看者有关于美学的体悟积累,山水风光映入眼帘照进心里,才与人的灵光交汇折射到纸上。幸亏我的学生们没有照搬某些程式化技法来“完成”一些“作品”——这是绝大多数写生教学培训出来的惯性难题(讲得刻薄些就是毛病、恶习)。写生教学,曾经是多么神圣的词汇,我们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

 

在嵩山,住在陈永生兄处,伙食超好,有他这个登封活地图,每天安排都是无忧的。又因为登封人文积淀厚重,使本来就无双的大美风景更平添了很多难以尽数的妙趣。

 

至于我自己,没有特别出色的新作品。较之以往,色彩在反复拉扯较量后多了些奇幻意味,笔法尽量争取更多的自由,仅此而已。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吧,我心里依然平静看待。成败得失都不重要,何况一两张画呢!哈哈哈哈!

 

转眼间离开嵩山多半月了,恍惚之间还梦见了九龙潭的那一池深水,想像着在里面浮沉的经历………转眼间 ,都已经是过往的事情了。

 

嵩山写生 之一嵩山写生 之一

嵩山写生 之二嵩山写生 之二

嵩山写生 之三嵩山写生 之三

嵩山写生 之四嵩山写生 之四

嵩山写生 之五嵩山写生 之五

 

来源|黄江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