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访谈|刘思齐:弱项逆袭,查分时正预习高中
东莞+ 2025-07-16 16:36:59

东莞中考成绩714日放榜,刘思齐当时正在预习高中知识,收到了母亲发来的成绩单——760分!短暂的惊讶后是巨大的惊喜和释然,多年的坚持终获硕果,父母也第一时间向亲友报喜。

优势稳定,弱项超常

这次考试中,刘思齐同学各科表现各有特色:其优势学科物理与化学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水平发挥;数学科目虽然因最后两道题难度较大未能完全展现优势,但整体表现依然稳定;语文方面,面对灵活的题型和适中的整体难度,表现平稳;尤为亮眼的是历史与道法科目,实现了超常发挥,成为本次考试的突出亮点。对于最终成绩,刘思齐本人表示“十分满意”。

理科思维见长,方法独到

刘思齐坦言最喜爱理科,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他认为这些科目对思维灵活性要求高,且内在关联紧密。他总结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兼顾“大局观”与“小技巧”——既构建知识网络、理解内在联系,又寻求快捷简便的解题路径。

他特别享受与同学的思维碰撞,“积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是其数学老师陈副校长常强调的理念。在老师的引领、同学的良性竞争以及“教学相长”中,他的理科思维在学校“第二课堂”等活动中得到有效锤炼。

文科弱项,逆袭有道

面对相对薄弱的文科,刘思齐选择了“点滴积累,夯实基础,静待质变”的策略。他摸索出实用方法:随身携带知识便利贴、利用AI工具辅助听写、坚持使用英语单词软件等。

作文曾是他的短板。在语文吴老师指导下,他着重提升“审题立意”能力,并注重积累个性化素材和优美词句。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作文中,他成功将精心准备的素材巧妙融入。

劳逸结合,感恩母校

学习之余,篮球是刘思齐的重要调剂。课间和体育课上的球场切磋,不仅强健了体魄,也丰富了生活,保证了高效学习后的充分休息。

回顾三年初中生活,刘思齐最想感谢的是老师和同学。“感谢老师们的及时纠偏,感谢同学们的陪伴互助。这三年充满欢笑与挑战,都在苦尽甘来的一刻绽放。愿大家前程似锦,二十年后母校再聚!”最令他难忘的,是与同学们共同埋下约定二十年后开启的“时间胶囊”。

中考落幕,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刘思齐满怀期待又略带紧张。这个暑假,他计划提前学习高中数理化知识,同时也要享受阅读和篮球的乐趣,好好放松身心。

文字:记者 刘召 实习生 陈宣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