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东莞市文化馆联合各镇街分馆继续培育优质共享文化空间。近日,通过对各镇街(园区)推荐的共207个共享文化空间进行初评,选出192个优质共享文化空间。其中,万江选送的慢园人文空间、野美术馆、濯青·植染文化传习所、莞邑茶空间、才子书画苑、茂春教育营地、谷涌耕读文化体验馆共7个空间入选。

这些从“心”出发的共享文化空间
散发城市的温度
洋溢居民的幸福
今天,跟着小编
一起走进7个空间
体验“N”种快乐可能
空间一
慢园人文空间

慢园人文空间前身是言一人文空间,于2023年下半年变更负责人,由著名岭南琴人王可逊主理。
该空间不定期举行古琴音乐会,邀请古琴名家探讨古琴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开展漆艺培训、鉴赏以及茶文化品鉴和香文化探讨等活动。2020年—2024年该空间曾开办唐代篆香、茶修、太极养生、生活插花、岭南派古琴和漆工艺课程。

该空间曾受邀参与东莞市文化馆开展的“大众美育- 家庭美育”“大众美育-生活雅事”“传统文化进百村”等多项系列活动。
空间二
野·美术馆

野·美术馆位于万江东堤路228号负一楼,由模具旧厂房改造而成,集设计、艺术、咖啡等元素于一体。该空间还与众多国内外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机构合作,旨在发掘有潜质的优秀当代艺术人才。

野·美术馆展览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装置、综合材料、电子影像、机械媒介等,形式主题均不限,通过艺术、设计、文化、青年社交创造多元交融、不被定义的新锐艺术生态。该馆连续获得东莞美术馆联盟2023年度最具活力奖、2024年度最具创意奖,连续被评为东莞共享文化空间。
空间三
濯青·植染文化传习所

濯青·植染文化传习所位于万江街道金曲路,是一个以古法蓝染四大工艺“蜡染、扎染、蓝夹缬、蓝印花”为主导,并融合其他非遗手工类的空间。该空间通过技艺培训、参与体验、公益讲座、展览等多种方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2017年至今共举办非遗类手作活动数百场,服务数十家企业和单位。

该空间专注古法蓝染工艺,原创设计多个具有中国传统色的植染作品,如2023年“寻找失落的中国传统色”台历、中国传统色之节气色丝巾、植染书衣等。
空间四
莞邑茶空间

莞邑茶空间位于万江茶文化馆三楼,作为二楼文化馆的展示延伸,是一个集茶文化体验与展示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在这里,您可以在绿绮楼感受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在秉义茶居品味传统茶道的精髓;竹隐精舍带您领略禅意与茶艺的结合,风篁茶馆则是一处品茗交友的绝佳之地;寒木斋静谧而深邃,旗峰山会展现茶文化的壮阔,东官堂则是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体现。每一处茶空间都有其独到之处,每一次造访,都能发现不同的惊喜。
空间五
才子书画苑

才子书画苑于2009年10月创办,是专门培训少儿书法美术的学校。办学以来,该空间秉持爱心、耐心、用心的态度,坚持专业、敬业的精神钻研艺术。

在日常教学中,该空间重视课堂实践和课外活动,曾组织学生先后到金鳌洲塔、可园、东莞植物园等地写生。在比赛方面,该空间组织学生参加过“两岸四地”美术大赛、“新华保险”杯全国艺术特长生比赛等全国性赛事,不少学生获奖。
空间六
茂春教育营地

茂春教育营地位于万江街道滘联社区,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营地,旗下有茂春龙舟文化教育基地、启农部落生态园两个基地。该营地通过自主研发一系列富有人文特色的精品课程,将研学实践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

该营地主营研学与拓展定制两个业务板块,已开展夏令营,研学、亲子活动及企业团建活动500余场。此外,该营地持续开展爱心公益早餐派送服务700余天,惠及滘联社区老年人、环卫工人等约3.5万人次。此外,该营地还组织、参与10余场公益性社科普及活动,受惠群众超过2万人次。
空间七
谷涌耕读文化体验馆

谷涌耕读文化体验馆坐落于滘联围谷涌防汛站旧址,这里有一堵70年历史的红砖墙。主理人将既有墙体加固升级,以原貌修复保留历史风格,并融入谷涌耕读文化元素,传承发扬谷涌庾氏家风家训,在错落有致的陈列与摆设之中,让游客体验乡愁。

该空间集教育、旅游、娱乐于一体,依托万江儿童公园蔬菜示范基地与高效农业园开展耕读文化研学活动;联合谷涌厨余处理示范中心,推出咖啡渣香皂制作、水火箭实验、环保酵素DIY等低碳研学项目,传递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此外,在空间内还能品尝到海南非遗糟粕醋火锅等特色美食,还可围炉煮茶,开启舌尖上的美妙之旅。
撰文:何敏怡
编辑:何敏怡
摄影:何敏怡、徐艳阳
部分图片来源:万江文化服务中心、南方+、野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