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参赛队伍在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脱颖而出 受访者供图
日前,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AI人形机器人专项挑战赛在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圆满落幕,来自全省各地的17支本科院校队伍、61支高职院校队伍同场竞技,共赴“未来智能”的青春之约。其中,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两支队伍脱颖而出,分别荣获赛事高职组一等奖和二等奖。
脱颖而出
获赛事高职组一等奖和二等奖
本次人形机器人专项挑战赛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分设本科组和高职组,前者聚焦“家庭服务场景”的技术深耕,后者以“星际采矿”展开策略对抗,重点考察学生对AI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以及代码、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展现人形机器人应用的多种可能。
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由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宋小明、邹碧根、林燃灿、何源荣组成的2支参赛队伍分别荣获高职组一等奖和二等奖。
“这次比赛就像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每克服一次困难,都让我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尤其是备赛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勇攀高峰。”获得高职组一等奖的团队成员宋小明感慨道。
克服重重困难
为赢得比赛打下坚实基础
荣誉的背后,从来都不是偶然的馈赠,而是有赖于日夜耕耘的积累。备赛期间,宋小明、邹碧根、林燃灿、何源荣四位同学开启了“白加黑”的训练模式。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实训室,他们早已在电脑前调试程序,对AI人形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参数进行反复优化;深夜,月光陪伴着他们分析比赛规则,模拟各种突发状况,寻找突破点。
在训练过程中,他们曾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机器人动作卡顿、程序数据异常等,每次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完善和解决,有时甚至还要推倒再来。
宋小明回忆,在距离比赛仅剩一周时,他们设计的机器人出现步态算法方面的问题,无论怎么调整,机器人都无法平稳行走。面对这样的困境,团队成员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相互鼓励,他们查阅大量文献,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请教指导老师。经过连续三天的高强度作业,他们对算法进行了重构和优化,使机器人不仅能够平稳行走,还能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为赢得比赛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终,参赛的两个团队不负众望,以扎实的技能和稳定的发挥分别斩获一等奖和二等奖。“从备赛时的迷茫,到比赛当中的紧张,再到获奖后的喜悦,这一路走来,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知识的积累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我深刻体会到,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目标。”队员林燃灿说道。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陈伟泉表示:“4位同学在全省AI人形机器人专项挑战赛中的优异表现,是学校智能制造学院全体学子的骄傲,更是学校在智能机器人专业教育领域不断探索、持续创新的有力证明。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学子以他们为榜样,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创造更多辉煌!”
(王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