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冷静的,也是有温度、有激情的。为感知数据、洞察趋势、提振信心,佛山+客户端推出《佛山有数》新媒体栏目。第65期聚焦佛山“亿元村”,敬请垂注。
全佛山已诞生87个“亿元村”!
山清水秀、村美人悦,这是佛山今日农村的美丽图景;新式厂房拔地而起,商贾游客络绎不绝,这是佛山乡村集体经济澎湃活力的体现。本期《佛山有数》带你深入佛山的乡间,共同解码这座工业大市的乡村振兴之路。
87个“亿元村”: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2024年,佛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334.55亿元,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0万元大关。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全市年度集体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亿元村”达到了87个。
紫南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2025年6月,佛山再获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优秀等次,彰显了其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的卓越成效。
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佛山以加快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以规划建设环两江先行区为重要抓手,扭住“发现价值、重塑价值”这个关键,持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颜值与内涵,一步步将“百千万工程”施工图变为壮丽实景。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佛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典范。在地域分布上,南海和禅城分别拥有51个和33个“亿元村”。禅城“亿元村”比例达62%,而南海平均每5个村就有1个是“亿元村”。
大沥镇地处广州、佛山的中心城区之间,巨大的商贸需求和优良的产业政策配套相得益彰,助力其发展成为佛山“亿元村”数量最多的镇街,独占25席,占南海全区近50%、佛山全市近30%,实力尤为雄厚。
回忆往昔: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
佛山乡村经济的腾飞,源于其骨子里流淌的敢闯敢试、群策群力的基因。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佛山农村就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主的“工副业小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集体所有制的社队企业,也是佛山乡镇企业的最初形态。
1970年,国家鼓励农村利用本地资源,兴办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小工厂。佛山的社队企业由此迎来快速发展期。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投身于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1984年中央4号文件正式将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并充分肯定了家庭办和联户办企业,佛山随即掀起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这一时期,佛山在全国率先开展“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业务,为今日佛山乡村经济领跑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年,顺德裕华风扇厂工人在包装电风扇。/资料图片
在乡镇企业的强劲带动下,南海、顺德发展势头迅猛,与东莞、中山并称为广东“四小虎”。到2001年,佛山全市镇村两级的乡镇企业完成转制面已达95%,企业绝大部分资本实现社会化,基本完成向市场经济转轨。乡镇企业逐渐被“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所替代。其奠定的坚实基础,为佛山后来品牌经济的萌发与壮大提供了丰沃土壤。2024年,佛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485元,同比增长5.0%,持续稳步提升。
站在当下:“一村一品”引领致富
佛山众多“亿元村”的崛起,离不开特色产业的强力支撑。如叠北社区的汽车产业、凤池社区的铝型材产业、水藤村的家具产业等,都是“一村一品”的生动实践。
位于水藤村的东鸣国际家具城。/资料图片
叠北社区位于广佛中轴线核心,凭借极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发展出繁荣兴盛的汽车产业。2023年5月,时代爱车汇开业,一个近百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央综合体强势崛起。多元业态的引入,令叠北社区集体资产实现再跃升:2024年集体经济总收入高达2.22亿元,人均分红约1.5万元!其下六个经济社的集体经济收入中,有九成来源于汽车相关产业。
时代爱车小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智恒摄
就在7月8日至11日,中国(凤池)铝门窗建筑装饰博览会在凤池装饰材料市场成功举办。作为铝产业界的“风向标”和“年度盛宴”,本届博览会吸引了上千家国内外高端展商参展,涵盖铝型材、系统门窗、全铝家居、五金配件及智能装备等全产业链领域。市场所在的凤池社区,是中国最大的铝型材、门窗、家居装饰材料集散地之一,孕育了坚美、凤铝等驰名全球的铝型材头部企业。近年来,凤池社区通过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不断强化产业“硬实力”,社区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持续强化,集体经济总收入连续11年稳超亿元。
凤池装饰材料市场。/资料图片
在夯实产业根基的同时,佛山越来越多“亿元村”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尤其在文旅赛道上“花式整活”,成效显著。如叠北社区的“龙船漂移”、石𬒔社区的中秋“舞火龙”、凤池社区的“和美文化艺术节”、番村村的“村办演唱会”……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IP不仅丰富了村民生活,更成为吸引人流、创造经济效益、提升乡村知名度的“金字招牌”。
叠北社区以打造“龙船漂移”文化IP为发力点,积极发扬“宁可煲烂,不准扒慢”的龙船精神,建设叠滘水乡村史文化展馆,展示叠滘历史和传统技艺魅力;打造从叠北公园到南一路的精品路线,串联起双溪茶室、叠滘侨联、观龙楼等文化节点。据统计,2025年端午假期,专程前往叠滘片区观看飙龙船的游客达68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3.45亿元。
叠滘“龙船漂移”。/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摄
而石𬒔社区中秋五龙汇聚的“舞火龙”活动同样盛况空前;佛山金铂中心作为新晋商业地标,客流如织。该社区还通过盘活旧工业区土地资源,活用住宅用地与商业用地联动改造模式,有效激活了集体土地资产的巨大潜能。
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和收入,更擦亮了佛山作为工业强市、文旅大市的城市名片。
放眼未来:打造100个“亿元村”
尽管佛山乡村经济发展成就斐然,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惠及广大城乡居民,但未来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土地开发强度过高、人才短缺、区域竞争加剧等问题,仍是制约佛山乡村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不少乡镇企业也亟待转型。
平东社区。/资料图片
面对挑战,佛山以创新举措破题。2024年1月,佛山出台《关于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引入职业经理人试点。首批53名乡村职业经理人已派驻至30个试点村居工作,负责运营农村集体资产,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农民富裕。
石梁村乡村职业经理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锦成、贡阳摄
2025年4月,第二批113名全职“乡村CEO”、兼职乡村“金融主任”“宣传主任”,奔赴全市142个村居。此次派驻范围全面覆盖“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6个镇街的所有行政村,以及“环两江”先行区省级以上文旅特色村,并覆盖部分“亿元村居”创建对象、集体经济薄弱村等,布局更加广泛深入。
三水白坭位于“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关浩业摄
展望未来,佛山的目标清晰明确:力争到2027年,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跃升到1800亿元、360亿元,集体资产总额超10亿元的村(社区)达到30个,年度集体经济总收入超1亿元的村(社区)达到100个。
当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沃土深度交融,当传统的智慧与现代的创新激情碰撞,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必将成为现实。佛山乡村的实践与探索,正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澎湃的“佛山力量”,照亮前行的征途!
策划丨何晓汇
编辑丨冼子晴、朱韵耀
视频丨梁楚静、谭凯芸、杨权邦、曾子豪
校对丨招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