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 | 莞产话剧《倒不过的时差》启幕全国巡演,本土非职业演员闪耀舞台
东莞+ 2025-07-13 21:48:47

近日,由东莞市戏剧家协会携手本土原创团队打造的话剧《倒不过的时差》在东莞玉兰大剧院开启了本年度全国巡演的首演。这部深刻反映时代、直击人心的莞产力作,在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剧情真实感人获观众热赞

当晚,玉兰大剧院座无虚席。话剧《倒不过的时差》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一对中国夫妇为支持留美儿子,卖掉国内房产赴美定居,并用积蓄为儿子购房、照料孙辈。然而,在异国文化环境下,三代人因生活理念差异矛盾渐生;孙辈受西方文化影响疏远祖辈,家庭关系日益紧张直至彻底撕裂。冲突最终以极端悲剧收场——父亲在与儿媳的争执中误触扳机。该剧以这个家庭的破碎深刻揭示了移民家庭普遍面临的代际隔阂与文化认同的撕裂之痛。本剧以精湛的艺术表现,生动展现了两代人在异国文化碰撞下的亲情撕裂与观念鸿沟,情节扣人心弦。

演出引发观众强烈共鸣,散场后热议不断。多位观众表示“剧情感觉太真实了,仿佛看到了很多人和父母的影子”“演员们生动的表演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特别是得知很多演员是本地非职业的,更觉得震撼和亲切”“看完我很想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演出结束时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对这部作品最直接的肯定。

深耕本土,创作团队“清一色莞产”模式

该剧的成功,根植于“本土化+现实性”的创作理念。改编自真实新闻事件,由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秦川编剧、导演,执行导演臧莹竹领衔主演,主创团队及演员均为东莞戏剧界的本土人才,其中更有多位非职业演员担纲重要角色。这种“清一色莞产”的模式,打破了地方创作依赖外部资源的传统,彰显了东莞本土戏剧人才,特别是非职业演员群体的实力与潜力,标志着东莞新大众文艺在戏剧领域已精彩绽放,站上舞台中央。

据介绍,该剧曾荣获202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青年戏剧节“最佳剧目”“最佳编剧”等七项大奖。其对代际冲突、文化认同等议题的深刻探讨,呼应了新大众文艺“人民性”的核心诉求,激活了观众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专家评价其为直面生活痛点、引发共情反思的难得现实主义佳作。

东莞新大众文艺生动实践

非职业演员登上舞台中央

《倒不过的时差》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东莞文艺创作的实力与潜力,更以本土非职业演员的出色演绎,为地方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大众化范式。

演出当晚,主办方通过互动向观众赠送“东莞故事”系列特色礼品,巧妙连接观剧体验与城市文化认同,展现了本土优秀文艺作品服务人民、涵养城市人文的效能。东莞正通过扎实的新大众文艺实践,探索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高质量路径。

秦川表示,在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强力保障下,《倒不过的时差》得以从东莞启程,开启全国巡演。“这笔资金为剧目的创作、排练及巡演提供了坚实后盾。巡演将覆盖南京、北京等城市,向全国观众传递莞邑故事与智慧。”

随着这部由本土力量、特别是非职业演员群体倾力打造的剧目走向全国,东莞新大众文艺在戏剧领域的蓬勃生机与独特魅力,已然站上更广阔的舞台中央。

文字:谢冰莹 图片:演出单位供图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