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 一次别开生面的“自然与生命”的美学漫步
东莞+ 2025-07-13 21:23:48

7月13日,“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之《玫瑰香自苦寒来》在东莞市文联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当代著名水彩画家、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水彩专项研修班导师黄有维主讲,其几十年探索玫瑰绘画技法的成果和经验,通过玫瑰创作传递“美源于磨砺”的哲思,给东莞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关于自然与生命的美学漫步。

唯有感动自己,才会感动他人

 

讲座的主讲嘉宾黄有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水彩画家,在水彩画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兼具写实的细腻与意境的深远,尤其在花卉风景创作上造诣深厚,深受业界认可与观众喜爱。多年来,黄有维老师不仅专注于创作,还积极投身艺术教育与推广,为水彩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黄有维以他轻松幽默的语气讲述了“玫瑰”的历史,从他《一朵野玫瑰》的创作故事,把现场观众带入到他独有的艺术世界里。

他说,唯有感动自己的,才会感动他人。在艺术创作世界里,真诚拥有可以打动人的力量。他谈到自己偶遇“野玫瑰”的历程,那是在东极岛的一次出游,无意中在荒岛上发现了一朵野玫瑰。它被这朵野花感动,“它在这么孤孤单单的海岛中,不知道长了多少年,开了这么一朵花,散发着迷人的幽香,孤芳自赏,没有人能知道它。直到把它画出来,发到微博上,获得了数万次的浏览,作品引发观众共鸣,被那么多人喜爱,这就是玫瑰的寓意。”

玫瑰是什么?是爱和美好,也是此次这个展的寓意来源。黄有维带来的讲座名为《玫瑰香自苦寒来》正是此意。他以玫瑰为核心的题材创作已逾十年,将其视为“爱与坚韧”的象征。黄有维通过水彩记录野生玫瑰的生命力与栽培玫瑰的精致美,捕捉花瓣的透明质感与光影层次,赋予花朵拟人化的情感张力‌和哲学思考。如在《一朵野玫瑰》创作中,他描绘岩石夹缝中顽强绽放的野白玫瑰,突出“苦寒孕育芬芳”的艺术内涵。

岭南美术馆上演《玫瑰与雪境的诗篇》

 

黄有维与市民观众分享了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坚守,也让现场观众深入了解了水彩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从黄有维老师的创作历程中感悟艺术成长背后的执着与付出,更进一步提升艺术鉴赏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现在岭南美术馆正在举办“玫瑰与雪境的诗篇”——黄有维水彩画作品展。其中《一朵野玫瑰》正以非凡的方式展出。黄老师介绍说,岭南美术馆筹备展览时,他觉得31×41尺寸的画过小,可是这画又非常特别,不忍放弃。如何让这幅画以特别的方式呈现?最后他启用了“画切片重组”的方式,获得了不同凡响效果。他将《一朵野玫瑰》画切成352片,发给各国各地的同学共同创作。于是,一幅由众人共同创作的画出现了,那是一次联手创作,每人一小幅,最后拼接在一起,组成完整的画。是创作,也是行为艺术,是联手,更是触达,将野玫瑰的“爱与坚韧”更深刻地表达出来。“玫瑰与雪境的诗篇”画展,展示了 黄有维多年关于玫瑰和雪山为题材的画作。现场展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赏。

黄有维专注水彩画领域的浪漫写实风格创作,善于将西方水彩技法与中国传统美学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自成一格,使其画面兼具写实精度与诗意氛围。其“护花”技法、特殊色彩调配及改良后的湿画法等别具一格、效果鲜明,广受读者、学生、网友欢迎。

一场生动的现场示范教学

 

在座谈会上,黄有维现场给观众示范作画。一边画,一边回答观众的问题。

黄有维的画不拘一格,雅俗共赏,常常将历史、文化、技法、哲思等融为一炉。短视频盛行以来,他运用短视频形式分享绘画过程,有效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媒介的创新结合,广受网友喜欢。本次座谈会,同时开启了直播,线上线下共同见证了此次分享。

黄有维在2025年发起“跟黄有维画100张水彩”计划,其网上发布作品近千幅,拥有粉丝近百万,成为水彩画爱好者心中的一束光。现场观众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对于抽象与写实的见解、对城市写生组织的渴慕、对网络绘画联盟城市写生的看法等。

对于绘画出现瓶颈的问题时怎么办?黄有维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创作出现瓶颈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去看美术史、去读书;要找家人,让他们一直夸赞。对于失败的作品,可以先束之高阁,也许未来,你才能发现它的好,也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

本次活动为“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之一,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东莞市美术家协会、东莞美术馆联盟、岭南美术馆、莞城美术馆协办。“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文化品牌活动,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先后邀请了近30位国内各领域文艺名家来莞交流互动,并以主讲话题前沿、内容深入丰富,广受观众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东莞城市形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嘉宾小资料:

黄有维 1965年生于湖南岳阳,别名“洞庭渔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水彩专项研修班导师、湖南湘南学院客座教授。作为当代新写实主义水彩画代表画家,他以北京胡同、自然花卉(尤以玫瑰著称)及雪景为主题,创作出《玫瑰系列》《北京叙事》《自然写生》等标志性主题代表作,作品兼具写实精度与浪漫诗意,个展遍及北京、上海、香港等各大城市,并远及马来西亚等国家,曾参与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意大利罗马/米兰《中国绘画作品展》。出版《黄有维的水彩玫瑰课》《水彩画创作技法解析》等十余部专著,逐步拆解花瓣层叠,剖析其肌理表现。

延伸阅读
[ 对话 ] 黄有维:东莞是一片文艺热土

东莞日报:谈谈您对东莞这座城市的渊源及其对东莞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感受。

黄有维:我与东莞的缘分始于2008年,当时在莞城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展览,那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带着固有的刻板印象。但当年的展览让我改变了看法,不仅展览成功,我也看到了东莞全力推动文化建设的惊人成就。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大手笔和超前意识给我很大震动。当初我在出租车上,就看到我的画展海报以巨幅的面貌赫然出现在街道广告牌上,我很激动,对着司机说,看,那是我的画!其实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东莞在推动文化建设上,是有眼光,有魄力的。

后来,我又多次来莞开画展、做活动、讲课,亲眼见证了东莞文化的飞速进步。如今的东莞在文学、艺术、诗歌等领域都有重要收获,文联及下属的美协、文学院、美术馆联盟等机构的工作,都各自精彩。东莞在城市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和成效也非常明显,促使城市文化不断繁荣起来,特别是文化强市建设以来,城市经济文化的进步,让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也得到提升。

东莞日报:东莞近几年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建设效果明显。您对东莞城市文化建设有什么建议?

黄有维:“仓廪实则知礼节”,东莞经济基础扎实,文化建设有底气。从我的观察来看,东莞现在坚持大力推进年轻人和儿童接触艺术,比如岭南美术馆的“文学艺术之夜”活动,让孩子们在周末走进美术馆受熏陶,这种做法非常好。建议继续保持这种对艺术普及的重视,让艺术融入生活,培养更多人对艺术的热爱,而不只是追求功利性的目标。

我的另一个感触是:东莞对培养本土文艺人才的极大热忱。东莞重视文艺人才培养,邀请全国名家交流、送年轻人到北京学习等做法,给本土人才提供了开阔眼界和提升的机会,这一点很值得肯定。“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升东莞文艺人才和爱好者的眼界和格局,不断提升认知,产生新的观念,获得新的成效,从而推动东莞文艺事业和城市文化发展繁荣。

我了解到东莞在扶持青年艺术家和素人写作,让他们的作品有展示和发表的平台。今天还有年轻的版画创作者来和我交流,能感受到他们积极向艺术靠拢的热情,这背后离不开东莞文联等机构的推动——为他们创造参加全国展览、接触美术家的机会,这种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会让东莞的文艺土壤越来越肥沃。

东莞日报:文艺发展离不开青年,从你接触到的东莞普通文艺工作者,你能从他们身上感触到不同的东西吗? 

黄有维:东莞的年轻艺术工作者和市民对艺术的热情让我印象深刻。很多年轻人会在周末带孩子去美术馆,在美术馆度过一个艺术化的周末,这种家庭对艺术的参与度,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东莞整座城市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也让艺术真正与生活融合。这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文艺推动力量,可以特别清晰地感受到,东莞的文艺推广工作不是培养功利性的“艺术家”,而是让更多人享受艺术带来的精神滋养,这种将艺术融入日常的氛围,让整座城市都充满了文化活力。

尤其是“新大众文艺”的推广,更加有助于文艺普及和文艺创作的提升,东莞多年在经济发展和文艺上的努力,都是在打通生活与艺术的边界,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一个必然结果。东莞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年轻人对艺术充满热情,同时他们也有意识让孩子更早接触艺术,更早地走进艺术世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是何等有幸。东莞是一片文艺热土,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文字:王红林 图片:李梦颖 视频:李梦颖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