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被清退
南方日报官微 2025-07-11 10:07:21

不法分子利用考场安检及信号屏蔽缺陷

竟成功让十余名考生

作弊入职事业单位

 

“断崖式分数”牵出作弊利益链

 

 

2023年6月,重庆市万州、黔江等17个区县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次月,联考的笔试成绩公布时,满分150分的《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卷,竟有多人考了140多分,多名网友发帖质疑考试中疑似有作弊情况。

 

2023年8月,重庆市人社部门发布了相关通报。通报中称,警方初步查明,个别考生作弊属实,嫌疑人采用高科技手段作弊。

 

后续公示显示,8名考生因考试违纪被取消成绩。官方认定,他们试题答案高度雷同。通报同时披露,已抓获组织作弊团伙成员。

 

随着成员陆续到案,这一黑灰产业链条逐渐显露全貌。2025年1月13日,丰都县人民法院就本案作出一审判决,共有3人因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刑。

 

其中,被认定为“幕后老大”的北京籍人员张德宇获刑五年。2012年,他曾因同一罪名在山西被判一缓一;负责前台运作的组织者刘黎立获刑三年六个月;多次参与试题偷拍的冉某宇(刘黎立的表兄弟)获刑二年二个月。另外两名“拍手”梁某、任某松,以及五名参与招揽考生的人员被另案处理。

 

2025年3月21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本案一审原判。

 

十多名考生违规考入事业单位

 

 

事实上,该团伙作案手法并不复杂,主要是钻了考场安检和信号屏蔽系统的空子。

 

考试当天,拍题人、考生携带设备进入考场,在试卷启封发放到考生后,拍题人根据耳机传输的指令将试题放置于其携带的手机密拍镜头前,由场外同伙完成试题拍摄并传出考场,转交给“枪手”做题。

 

经法院审查认定,2019年至案发期间,该团伙累计组织考试作弊52人次,被确认或承认作弊的考生共37人,涉及16场考试。一些考生栽在了之后的面试环节,但仍有17人通过作弊手段成功入职事业单位并获取编制。

 

记者注意到,作弊考生报考的均为县区级及以下事业单位岗位,涉及武隆、黔江、万州、丰都、酉阳、巫溪、彭水等多地,甚至存在跨省作案情形。

 

该团伙收费模式呈现阶梯式特征:先向考生收取4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作弊设备使用费,待考生通过笔试进入面试或成功入职后,再收取十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的好处费,涉案总金额达571.6万元

 

据多名被告人供述,收费金额的高低既与介绍人角色相关,也取决于报考岗位的“含金量”。最高的两笔收费均为50万元,分别涉及2021年10月报考并入职丰都县保合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的黄某某,以及2023年2月入职丰都县兴龙镇平安办的刘某。

 

多名编内人员被清退

 

 

知情人向记者透露,经核查涉案团伙交易记录,多名已入职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被劝退或清退。

 

其中一名清退人员出具的文书显示,2025年1月2日,武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给予其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处理,并将其违纪违规行为记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人员诚信档案库,期限为五年。

 

图片

图由受访者提供

 

多名被清退人员起诉了所在地人社部门,目前暂无裁判结果。

 

 

 

 

来源 | 中国新闻周刊、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