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林则徐的精神世界——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情景音乐会”在虎门举行
东莞+ 2025-07-10 17:10:24

7月8日,虎门出现了绝美晚霞。虎门大桥如长虹卧波,气势磅礴。这片海上美景,大家有没有看到?而在旁边的海战博物馆广场上,一场令人震撼的音乐会,也随之启幕。

层层深入展现林则徐精神内核

当晚,“走进林则徐的精神世界——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情景音乐会”在海战博物馆广场盛大举行。音乐会分为三个篇章、五个部分,层层深入展现林则徐精神内核。

序章,以经典鼓乐合奏《中华和韵》开场,气势恢宏,瞬间点燃现场观众激情。

第一篇章《破晓之光》聚焦民族危亡之际,再现林则徐觐见道光帝力陈禁烟,奏折字字千钧,民乐合奏则映射出抗争星火的燎原之势。

第二篇章《碧血丰碑》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虎门销烟的历史丰碑。其中情景对白展现林则徐与邓廷桢在销烟后的深谋远虑与坚定信念;民乐《虎门之门》则奏响了上下一心销烟的坚定决心。

第三篇章《山河永志》以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为灵魂,讲述了英雄蒙冤赴疆仍心系家国的悲壮故事;民乐《虎魄•西行》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在尾声《薪火长明》中,“林则徐精神传承学校”东方小学的学子们唱响由林则徐后人林鸿汉联合作词的童声合唱《致敬林则徐》,象征着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

多元形式唤醒历史记忆

本次音乐会在呈现方式上汇聚了东莞文艺力量,大胆突破传统框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立体交融,传递不朽精神。

其中,新民乐演奏成为一大亮点,乐团以中国鼓为骨架、唢呐为灵魂,辅以二胡、古筝、扬琴、琵琶等乐器,演绎了《凤鸣岭南》《破晓之光》《破阵乐》《虎门之门》《虎魄•西行》《战弦铮鸣》等原创及改编曲目,乐声澎湃激昂,让林则徐精神焕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情景演绎实现了时空的穿越。专业演员化身林则徐、邓廷桢等历史人物,在精准的追光与逼真的全息投影构建的沉浸式场景中,吟诵奏折名篇,再现“八次召对”的历史瞬间与销烟后的忧思对谈,使英雄人物栩栩如生。

评书的点睛之笔慷慨激昂。醒木拍案声中,说书人声情并茂地串联起历史脉络,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绘了鸦片荼毒生灵之害、林则徐临危受命之勇、虎门销烟壮举之伟、英雄蒙冤流放之悲以及关天培血战殉国之烈,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歌舞表演升华了对英雄的崇高礼赞。虎门群文工作者与文艺爱好者先后唱响《英雄林则徐》《杜燕逢春留好语》《苟利国家生死以》等歌曲,东莞市商业学校、东莞南华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们则以曼妙的舞姿诠释着不朽的英雄精神,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艺术画卷。

擦亮名片赋能文化强市建设

本次音乐会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广旅体局、平安东莞建设领导小组禁毒工作组等联合主办,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及镇文化服务中心等共同承办。作为东莞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的重要文化实践,活动通过精彩纷呈的艺术呈现,既着力塑造“虎门销烟”与“林则徐”双IP,又积极助推“博学东莞”品牌建设。整场演出既是对民族英雄的深情缅怀与崇高致敬,更是一场跨越186年的时空对话,将禁毒警钟与家国情怀深深镌刻在观众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林则徐的精神内核化作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光,不仅擦亮了东莞“近代史开篇地”的城市名片,更如同永恒的灯塔,指引着人们守护家国、远离毒害,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文字:雷元全 图片:通讯员 陈建明、王敬新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