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莞派新章③ | 瑞海派遣:从“打工仔”到区域“头羊”的十八年东莞镜像
东莞+ 2025-07-09 21:44:13

编者按

曾几何时,“劳务派遣”在公众印象中蒙上阴影。然而今日东莞,数以百万计的产业工人经由这一渠道奔赴岗位,支撑着“制造业名城”的脉动。如何撕下旧标签,重塑行业公信力?这成为劳务派遣单位共同的时代考题。

在市人社部门强化监管、协会推动自律的背景下,一批诚信企业正以行动作答:他们拥抱数字化浪潮,革新招聘模式;坚守服务承诺,保障企业用工稳产,助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更以诸多暖心举措,传递行业温度。

东莞+特别推出《劳务派遣·莞派新章》系列聚焦东莞劳务派遣单位的转型实践,用它们的一路成长故事,以点带面地向读者呈现出这个行业最为真实的发展现状,为行业注入正能量,助力读者重新定义“劳务派遣”之价值。

2007年的东莞大朗,一个普通打工者提着行李走出电池厂大门。没有人想到,这个叫王瑞海的年轻人,会在十八年后成为东莞市劳务派遣行业协会常平办事处(分会)首任会长,掌舵一家年派遣量达2万人次的公司。广东瑞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海派遣”)的成长史,恰如一部微缩的东莞劳务派遣行业变迁史。

从14乡亲开始的诚信试验

2007年,在东莞大朗电池厂打工五个月的王瑞海,因一次偶然交谈踏入劳务行业。辞工返乡十余天,他带着14名亲友重返东莞,将他们安置在常平镇的一家玩具厂。当时市场工价普遍为2.8元/小时,他却将3.4元的接单价全额发放给工人。

“我没进厂,专门给他们当‘后勤部长’。”王瑞海回忆道。他主动对接产线组长,为工人疏通工作环节。当工人们发现自己的工价高于市场水平,且工资准时到手,裂变开始了:年底队伍扩至40余人,次年春节后竟暴增至三四百人。

“工人只关心两件事:钱能不能按时拿到,工价有没有吃亏。”王瑞海从这场裂变中看到劳务行业最朴素的真理——诚信与服务才是核心竞争力。

2008年的扩张喜悦很快被现实击碎。2009年金融海啸席卷制造业,不少经瑞海派遣推荐中转的员工因工厂停产或者个人原因辞工待业,二次安置举步维艰。

面对一个个驻足在出租屋前的老乡们,王瑞海做出惊人决定:包吃包住,直至找到新工作。这个看似冲动的选择,却让瑞海派遣在行业寒冬中树立起金字招牌。恰逢其老家砖厂整顿清退潮,他迅速回乡为五六百名待业工人带去了来自东莞的希望,在危机中闯出新路。

“当时同行都在收缩,我们反而扩大宿舍规模,还买了商务车接送工人。”这场背水一战让王瑞海意识到:劳务行业不能只当“二传手”,只有将自己的触角直达用工方和求职方两个端口,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瑞海派遣正式注册公司,取得劳务派遣许可证,建立专业业务团队直签工厂,构筑起一手资源护城河。

深度认知后的东莞坚守

2015年前后,“长三角”制造业异军突起,工价普遍超越东莞,不少同行转战“长三角”。“在东莞扎根八年,舍不得这片热土。”王瑞海的留守抉择,源于对东莞制造业生态的深度认知。

他分析东莞的不可替代性:制造业高度集群化,配套完善,转厂便利;企业包吃包住成标配,生活保障强;地理枢纽位置降低协作成本。这些优势也在随后的城市发展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当公司年均派遣量稳超2万人次、营业额破亿元之后,王瑞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坚守。

“我们常平有着独有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比如火车站、轻轨站、动车站等,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务工人员入莞的主要集散地之一。2023年东莞市劳务派遣行业协会常平办事处(分会)成立后,如何凝聚行业力量,用来承接常平独有的优势,是我们分会的一个重要课题。”王瑞海说。

2022年底,当“直播带岗”在劳务行业初露锋芒,瑞海派遣迅速组建新媒体团队。首次试水却遭遇滑铁卢:斥资六万元购置的专业相机、绿幕直播间效果惨淡,培训的文员主播面对镜头频频卡壳。“转型必须专业!”王瑞海果断调整策略:砍掉绿幕改实景直播,高薪引进专业主播。当真实的工厂流水线、员工宿舍出现在直播间,转化率直线上升。

东莞制造赋能的战略突围

2023年,瑞海派遣牵头成立东莞市劳务派遣行业协会常平办事处(分会),将引领区域性行业转型升级定为战略方向——除了新媒体直播外,更大的突破来自技工赛道。

“去年,在镇内走访一家会员单位时,他们通过‘普工转技工’培训实现工价翻倍(达40元/小时),不仅实现了利润空间的突破,还实实在在地帮助劳动者改变人生,精准地匹配上了用人企业的刚需,一石三鸟。”这次走访之后,王瑞海立即协同市劳务派遣行业协会启动技术赋能计划。

镜头前,王瑞海也详细地介绍了常平办事处(分会)的计划:在近两年内,于镇内交通枢纽周边区域选定场地,以类似于产业园的模式,将镇内优势行业资源集中起来,打造一个集培训、技能提升、员工接待安置等业务于一体的镇级平台。这一筹划不仅承载着优化务工体验的使命,更将成为助力东莞产业升级的一个人才泵站——这里输出的不再只是体力劳动者,而是持证电工、数控能手、智能产线调试员。

从14人亲友团到万人级派遣量,从包车送工到直播间带岗,瑞海派遣的十八年折射出东莞劳务行业的进化之路。如今走进瑞海派遣办公室,墙上的“诚信立企 服务制胜”标语依然醒目,而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的直播数据、技工培训课程表,则书写着新篇章。

在东莞制造业爬坡跃升的关键期,瑞海派遣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当劳务派遣企业不再满足于“送人进厂”,而是致力于为劳动者赋能、为产业育才,方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价值坐标。这或许正是东莞劳务行业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创新的深层脉动——将人的发展写进行业的基因序列,让每一个打工者的奋斗之路,都与城市升级同频共振。

文字:王子玺 图片:李梦颖 视频:李梦颖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