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热线|高温突破35℃!东莞疾控提醒:科学预防中暑,警惕热射病
东莞+ 2025-07-08 17:04:09

“热射病究竟是什么?”“近来天气持续高温,我该如何进行防暑降温?”“发现有人中暑怎么救 ?”

连日来,东莞持续出现高温天气,针对出行健康防护,有不少市民致电东莞日报民生热线22111000咨询。

对此,东莞疾控提醒,遇持续高温天气,公众要加强健康防护,注意防暑降温,科学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警惕热射病

随着天气不断“加码”,市民生产生活受到冲击,持续高温不仅容易让人中暑,严重的还可能患上“热射病”。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强健康监测。

专家介绍,热射病,又称热休克或重度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机制失衡,身体产热大于散热,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昏迷、意识障碍、汗闭,以及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东莞疾控提醒,市民如果出现下面这些信号,需要及时警惕,尽快就医。

例如身体烫,从内往外发热;晃,异常疲倦、行走不稳;晕:头晕、意识模糊、严重的还会浑身抽搐;乱:出现脸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东莞疾控表示,在高温天气下,市民要确保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但要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因为这类饮品可能会加重脱水。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如必须外出,应缩短在户外的时间,选择凉爽的室内场所活动,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此外,市民可随身携带风油精、小风扇、冰凉贴等降暑物品,选择轻薄、宽松、浅色的衣物,做好遮阳帽、遮阳伞、防晒衣等防晒措施。在高温天气下,应选择较为轻松和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或游泳。要坚决避免剧烈运动,以免给心血管系统造成额外负担。

降温第一,转运第二

中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不同阶段的患者症状不同。

专家介绍,如果发现有人中暑,可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把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持续有效降温,发病30分钟内把核心体温降至低于39.0℃,在发病2小时内降至低于38.5℃。达到正常体温后应停止降温。当患者有意识且没有恶心呕吐时,可给一些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如果患者出现肌肉不自主抽搐,禁止进食水。

东莞疾控表示,对于热损伤症状较重,经过现场处置无法及时缓解,或出现热痉挛伴肌肉抽搐及疼痛、意识不清、体温持续居高不下等情况者,需及时送医检查救治。在运送途中,可在患者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处敷冰袋,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记住,“降温第一,转运第二”!

科学预防,室内也会出现热射病

东莞疾控提醒,在治疗过程中,市民需要注意,热射病需紧急物理降温以及补液,退烧药会适得其反,延误治疗,此外,即使退烧,仍可能遗留脑损伤、肾功能衰竭等后遗症,热射病不仅在户外易得,在夏季,室外高温酷暑,室内闷热、缺乏通风,都可能导致热射病。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东莞的高温持久战,要注意科学预防中暑,一般人群的防护措施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开窗通风,合理使用空调、电扇;高温时段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太阳直射,穿防晒衣物;关注健康,适量饮水,注意体温变化。重点人群要加强防护,儿童、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避免高温下活动,补充水分,与亲人朋友保持联系畅通;户外工作者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记得定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文字:刘瀚擎 图片:资料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