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中学”教研联盟启航!首期教师公益培训赋能教育创新
东莞+ 2025-07-04 14:51:06

为期三天的小学科学“创中学”教研学校联盟第一期科学教师公益培训活动,日前在东莞市茶山镇第二小学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以“创想无界实践赋能——探索小学科学‘创中学’教学新路径”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小学科学“创中学”教研学校联盟成员校的专职科学教师,以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科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共计100余人参与,共同探索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

联盟启航,共享优质资源

活动伊始,小学科学“创中学”教研学校联盟启动仪式暨第一期科学教师公益培训开班仪式举行。茶山镇第二小学校长张茂良在致辞中深刻阐述了联盟成立的重要意义,指出其旨在“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创新基因”。他详细介绍了“创中学”理念的核心,即“让学习在真实创造中发生,重构教学逻辑,融合先进技术,打破学科壁垒”。

张校长还明确了本期培训的三大行动目标:理念落地、技术赋能、生态共建,旨在赋能教育理想,推动科学教育创新发展。他倡议全体教育工作者敢于“破界”,善用“智伴”,共享“微光”,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随后,主持人刘洁仪老师宣读了包括广州市花都区新雅小学、珠海市香洲区云峰小学、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培特实验学校、韶关市武江区御龙湾小学、阳春市云凌小学、东莞市万江第二小学、东莞市厚街镇前进小学、东莞市塘厦镇第一小学在内的25所省内外优质首批联盟成员校名单。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各成员校将以联盟为纽带,共享资源、共研教学,推动“创中学”理念落地生根。

在庄重的氛围中,张茂良校长与姚佩玲老师为首批联盟成员校代表颁发了证书。这一纸证书不仅承载着荣誉,更意味着共同推动科学教育创新的责任担当。

技术赋能,深化教学变革

培训的核心内容随即展开。张茂良校长首先带来题为《小学科学“创中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创中学”的核心要义进行了全方位剖析,为后续培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活动第二天,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孙波教授以《人工智能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为题展开课例设计分享,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教育资源调配、实现个性化辅导和提升管理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展望了智慧校园推动教育创新的前景。

紧接着,张茂良名师工作室团队结合丰富案例,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创中学”课例设计的“三环五步”理念,详细阐释了项目实施过程、设计思路、材料应用及智能体智慧工具的使用。

理论学习之外,实践操作同步展开。学员们积极参与“创中学”的实践操作与智能体应用活动,系统学习了“创中学”课程设计、3D打印、激光切割等前沿教育技术。张茂良校长及茶山二小的科学骨干教师为学员们提供了细致的一对一专业指导。

实践检验,教师成果展现落地成效

6月25日,结业仪式暨成果展示活动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的成果得到集中呈现,17位参训教师围绕“项目导入、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拓展”五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创中学”课例设计成果,初步体现了对“创中学”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运用。

张茂良校长在点评中强调,课例设计需聚焦“有趣且可实施”的项目,依据学生年龄筛选,倡导全员参与;同时要优化材料使用与制作过程,关注时间管理,依托联盟力量持续探索创新。

优秀学员代表广州花都区新雅小学梁雄章老师、珠海市香洲区云峰小学常振巍老师、韶关市始兴县丹凤小学聂莉君老师分享了践行“创中学”理念的高效策略,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最终,参训教师收获结业证书,这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见证,更是“创中学”教育理念的传承。

本次活动的圆满落幕,标志着小学科学“创中学”教研学校联盟正式踏上协同创新的征程。未来,联盟将持续发挥纽带作用,践行区域教研协同共进理念,深入推进课堂改革,让科学教育真正成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孵化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字:金媛媛 图片:受访学校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