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莞城少年如何度过充实假期?不少孩子选择延续每周与莞城少年宫的“约定”,报名暑期课程,和小伙伴们共赴夏日成长之约。随着暑期模式开启,莞城少年宫即将开启“官方带娃”模式,以新颖多元的课程设置,化身孩子们的“趣玩大本营”。
“我们希望用‘玩中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暑假既能释放天性,又能收获成长。”莞城少年宫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固定课程,暑期还会穿插特色活动、研学课程,带领孩子们在少年宫的舞台展示自己、在社区开展社会实践。这些“会玩”的孩子,正用好奇心丈量世界,在欢声笑语中埋下热爱的种子。

当少年宫变身“大型市集”,孩子们玩出了什么新花样?
“咚锵咚锵——”非遗醒狮表演拉开活动序幕,只见金色狮头在少年手中上下翻飞,配合鼓点做出“采青”“高台饮水”等惊险动作;“平衡乒乓球”摊位前,孩子们组队接力,乒乓球在球拍上颠出欢快节奏;“童心同乐”复古派对掀起怀旧浪潮。80后的家长给孩子示范滚铁环,铁环在水泥地上画出优美弧线;打画片摊位前,家长和孩子趴在地上比拼“扇功”……这是莞城少年宫六一活动的场景。

今年六一儿童节,莞城少年宫推出四大沉浸式主题活动,融合趣味游园、公益义卖、复古派对与艺术展演,为孩子们打造独一无二的儿童节体验。从科技感爆棚的创科体验到充满年代回忆的复古游戏,从萌娃摊主的爱心义卖到传统艺术的震撼展演,这场活动将欢笑、公益与文化巧妙交织,大小朋友们共赴一场充满爱与惊喜的童年盛宴。
“我出 20 元!”“30 元!这盆多肉我要定了!” “童心绘爱”义卖会现场,八大艺术摊位前琳琅满目。萌娃们抱着自己制作的工艺品走上拍卖台,筹集善款全部捐赠给了山区儿童。
这场六一活动是暑期的预热。六月中旬,还举行了“大手牵小手,永远跟党走”文艺汇演,莞城少年宫与关工委“五老”追梦艺术团承办,老少同台,《我和我的祖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映山红》等节目轮番上演。
诸如此类别出心裁的活动还有很多。在少年宫,不论是“大型市集”还是表演的舞台,家长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机会展示自我,让孩子们不仅是游戏的参与者,更成为文化的传承者、爱心的传递者,而家长们也在陪伴中重温童年,收获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珍贵回忆。
让孩子玩着玩着就把技能点满
除了大家熟悉的音体美教学,还有什么好玩的课程?莞城少年宫暑期班即将开启“玩学融合”模式,用无人机、体适能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解锁多元技能。
无人机课堂属于“硬核”担当,小学员们化身“小飞手”,在教师的指导下,手持遥控器完成精准悬停、航线飞行等操作。课程有“实操+模拟”两个教学方向,既能在户外操控真机感受风驰电掣,也能通过电脑模拟机沉浸式学习飞行原理。
据无人机课程负责教师李钰诚介绍,目前共有30余名学员正紧锣密鼓备赛市无人机大赛,暑期还将推出无人机与遥控车进阶培训,为科技少年搭建“从兴趣到竞技”的成长阶梯。
小学员王嘉宇便是典型代表,这位四年级男生已是无人机课程“资深玩家”,悬停、翻转都十分在行,他表示:“我很喜欢玩无人机,就像玩游戏通关,每解锁一个动作都很有成就感。”

被称为“儿童健身课”的体适能课堂,则将运动变成“大型闯关现场”。跑步摸高、攀登式通关体能、音乐互动游戏等环节环环相扣,孩子们在动感旋律中化身“小勇士”挑战层层关卡。例如在攀登训练中,教练通过分解动作、趣味激励,让原本害怕高处的孩子逐渐掌握技巧,肢体协调性与自信心显著提升,此外,悬挂拉伸、跳跃摸高等动作结合运动科学,能帮助孩子脊椎舒展生长,在游戏中悄然矫正体态。
英语课堂也是新意十足。教师傅亦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戏剧+表达”激活课堂,鼓励孩子们化身角色用英语对话,让语言学习从课本走向“实战”,让学生“敢说、会说、说得精彩”。想知道孩子们讲英语玩出了什么新花样?看看六一活动就知道了——他们在戏剧舞台上用英语演绎故事,既有肆意飞扬的肢体表达,又穿插着令人捧腹的幽默桥段,把英语学习玩出了别样精彩。
不做“温室花朵”,要当“社会玩家”
狮头的重量长时间压在臂弯,一套高桩动作下来,手臂常常酸麻得抬不起来,汗水浸透的衣服干了又湿,留下盐花的痕迹……在醒狮团队班,12名少年则经历着更具挑战性的训练。
但训练中的“苦”总能被别样的趣味冲淡——狮头与狮尾在反复磨合中达成默契,一个眼神便能读懂搭档的动作意图;鼓点节奏与步伐终于严丝合缝,整齐的声响在训练室里回荡,成就感便从心底油然而生。如今,这群少年不仅能熟练完成高难度表演,更代表少年宫登上社区、文化场馆的舞台,让醒狮这门传统技艺在现代场景中焕发光彩。

双胞胎兄弟卢鸣锋、卢爵锋便是其中的代表,两年前,他们因观看醒狮表演而生出兴趣,如今他们已是第五期学员,从“举不稳狮头”的孩童成长为舞台上的“黄金搭档”。弟弟掌狮头灵动演绎,哥哥撑狮尾稳健托举,源自血脉的默契在每周专业道具训练中不断升华。跟着老师外出演出时,他们小巧可爱的醒狮吸引着观众,展现了少年的热情,收获不少赞叹。
暑期的蝉鸣声即将到来,莞城少年宫的“走出去”研学课程也将随之展开。这些与社区、文化场所深度联动的定制化课程,将让孩子们跳出传统教室的边界,在沉浸式体验中激活成长能量。
以今年与交警部门合作开展的第四期交通安全教育课程为例,特制的儿童模拟驾驶座成为了孩子们的“学习伙伴”,他们小手紧握方向盘,在家长的耐心引导下识别交通标识、模拟应急处置场景。在消防探秘之旅中,孩子们不仅能近距离触摸消防斧头的金属质感、感受消防水带展开时的轰鸣,更能在消防队的实地研学中,直观理解“安全”二字背后的责任与重量。此外,美术班的广美研学之旅,则为孩子们搭建了与艺术院校师生交流对谈的平台,让他们在艺术氛围中用画笔勾勒对城市美学的独特理解。
据介绍,今年,莞城少年宫开设有舞蹈、器乐、绘画、无人机、编程、体适能等70多个课程,预计能为8500人次提供服务。